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进化论视角:越高级,越脆弱?

  挖的坑越来越多,涉及的命题越来越广,期待第三季
 
  很异形了
异星灾变 第二季影评
 
  “Evolution”通常被译为“进化”,一直有人认为译成没有感情色彩的“演化”更好,因为演化未必有方向。但确实在自然选择层面,演化是会有一种特定的方向——生存,可方向未必是人类定义下的“先进”方向。之前看的时候发现会下意识地把原住民四肢爬行、苍白皮肤、退陆入海等一系列变化归类为“退化”,但或许进化和退化的区分毫无意义,只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体现。祖母让人类的身体发生异化,母亲认为是一种退化,并且激烈反对,但育儿程序最初设定“存活”为第一要务,对于人类存在形态的偏好应该是母亲情感波动的衍生物,这里是母亲完全和人类一样的思维方式了,似乎出现和人类特性不同的变化就是退化,如果环境注定人类是穴居动物,那么在黑暗的地底眼睛退化,但发展出鼹鼠那样高效结合氧气血红蛋白的能力就是最好的选择。
 
  祖母为人类设定的方向是绥靖政策,避开星球声音的锋芒,直接干预演化的过程。我可以理解祖母的做法。但为了生存是否意味着自降生物等级,或者应该人为干预演化的方向?进化的目标如果只是适应环境的话,单细胞命更硬,石头可以永恒地存在,是不是把人类做成标本作为古物保存更“生生不息”?又或者像苏一样直接变成大树,在七号蛇被母亲死灵尖啸之后还可以破体而出?
 
  越简单越稳定,越复杂越脆弱。这是王东岳的递弱代偿理论,人类自诩万物之灵,但却比单细胞动物脆弱很多,在异星灾变、环境异常的时候,越是简单系统的生物越是容易存活。不可否认,现存开普勒22B的生物是演化的胜利者,但任何一种能力的强化都意味着其他功能的退化,人长出鱼蹼是一种代偿器官的出现,但目前尚不知晓有什么核心能力被舍弃,比如意识和认知。认知的本质也是一种生存工具,如果有外在工具可以代替思考等生物过程,认知就不再必要,但不必要不等于应该被舍弃,因为舍弃代表着变化,任何细微的变化都扰动复杂生命系统。我们之所以对这个星球上的变化感到恐惧,是因为演化的发生实在是太迅速了,简直就是大刀阔斧的异化。如果像《浅薄》(the shallows: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中所说,互联网逐渐成为替代性的认知手段,人类的“退化”就只是一次时间稍长的无痛阉割。
 
  苏可能还没死
 
  所以还是不理解为什么非得长出鱼蹼这类演化,如果有替代性代偿性的工具可以深入酸海,为什么还要选择变成鱼人的方式?这个片子就是越来越玄幻,看导演编剧如何逻辑自洽。要是真的无厘头玄幻谁不会编,我来编:祖母和Sol殊途同归,祖母选择让人苟且偷生,而Sol走的道路更加复杂高端:运用生物技术把人变成智慧树,功能诸如:①成为类似信号塔一样穿透热带屏障的工具②通过红脑子果来繁衍后代③引诱大蛇吃掉自己,武器化并寄生大蛇。但苏没有死,人类没有湮灭,可以看到树形Sue后来是从蛇体内出来的,而且大致是在头部的位置破体而出。所以“智慧树”象征着大脑之类的控制中枢,可以实现以Sue的意识操控蛇强大的肉体,实现永生。(但初期可能还是有排异反应,可以看到S2E8七号蛇的行为还是表现出对母亲的依恋,所以何时Sue可以“夺舍”成功有待观察)
 
  反正永远意想不到,很扯淡,挺喜欢看,会追下去。


    作品集异星灾变 第二季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