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应该摆脱冷气,向上走—观《高考》纪录片感想(2)
2022-02-28 网友提供 作者:朴瑜 点击:次
“大学太无聊了”。
“早上一觉睡到12点,舍友帮我带饭回来,吃了又接着睡......”。
依照能量守恒定律,这样毕业的大学生素质可想而知。
严进宽出,文凭注水,学历贬值,大学生就业困难,这又是该片引申出的另一个话题了。
纪录片结尾,新的学年即将开始,家长们排队缴费,一匝匝百元大钞飞快地在验钞机中滚动,从镜头语言中能读出一丝无言的批判。
班主任面对新生发表讲话:“这一年里,你们...”,和片头的讲话首尾呼应。
送走一茬人,迎来新一茬,就像他说的,“衡水中学是铸造厂,我们是修理厂”,这些高中学生,大约就是流水线上进行铸造和修理的产品吧。
当今社会大多认可高考制度,认为它是中国目前最公平的一个改变阶层的机会,努力读书从高考中杀出重围,几乎是底层人民追求体面生活的唯一的出路。
底层人民上升的路径如此狭窄,原因涉及到很多方面,历史文化、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等等。
从人文角度出发,高考是极其残酷的,成王败寇,优胜劣汰。不仅是高考,整个中国社会给人的容错率不高,一步落后,可能步步落后,甚至再也没有重回赛道的机会。
随着近年来阶层愈发固化,上层子女占据了更多的社会资源,中层家庭鸡娃成风,毫无助力的底层孩子哪怕拼尽全力考上大学,上限也不高,在高山仰止的房价面前,“寒门贵子”越来越像个童话,但是,在辛苦劳作的父辈们看来,考上大学后已经是“翻身”了。
而一些发达国家给人成长试错的机会则多得多,毕业于社区大学和常青藤名校的学生,可以在同一家公司相遇,哪怕中断职业生涯,重回校园,再回职场甚至转换行业,并没有那么大的阻力。即便无心向学,高中毕业后从事体力劳动、服务工作,受尊重的程度也体现出社会文明程度比中国高一些。普惠个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有效减低了每个人的生存焦虑。
有差距就有进步空间,中国的现代文明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或许年轻人能从自身经历,反思社会给人们带来的过多压力,在他们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时候,运用自己的能量推动时代往前进步。
怀抱济世理想的年轻人,更要认清现实,想要改变游戏规则,先要成为游戏公司的员工,而一纸大学文凭就是进入公司的敲门砖。因此,批判归批判,高中学习阶段还是要全力以赴的,这是现有规则下避不开的人才分流方式。
诚如鲁迅先生说的,年轻人要摆脱冷气,向上走。人类文明的每次发展,都建立在修正甚至推翻旧规则之上。
但愿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好”不是一句反问句,而是一句肯定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