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八角亭谜雾》剧评(2)

  1.对跨性别者的歧视和污名化2.对传统艺术昆曲,特别是旦角的污名化3.对刑警零物证、钓鱼执法的编造4.对家庭成员间冷暴力的纵容5.对第三者婚外情的美化6.对封建迷信的宣扬7.对校园暴力的美化8.对外地人的歧视9.对多胎家庭的污名化10.对颜值即正义的推崇11.受害者有罪论12.对无子女家庭和生育障碍人群的歧视13.对教师行为规范的歪曲

  补充几点看到比较好的点评:

  1.故事中心的负责穿针引线的小女主念玫选的不好,怎么也是故事核心,在里面看着反而没故事感,她开场偷看的戏份,玻璃和那种阴暗的绿色配上旧戏曲里剧本想要的那种悬疑氛围的还挺明显,但是就演出了一种俩姑娘打酱油路过的感觉。

  有效偷窥:

  《小姐》金泰梨

  《血观音》文淇

  2.这部剧和导演的电影《地久天长》的氛围和基调非常非常像。都更像是对一个破碎家庭的描绘,悬疑感觉是在靠镜头的摇晃和黑暗的场景在营造,实际的剧情比较单薄。

  3.看得出编剧想要努力营造江南水乡小镇氤氲弥漫的氛围,但是悬疑感和节奏不行,剧本支撑不起来,导演更适合拍文艺片。

  4.玄敏和袁飞一直怀不上孩子,我觉得是这部剧的“麦格芬”,因为大家心中都有心结,表面看起来这件事情都过去了,其实大家心里都没有放下。故事的最后,一切真相大白,大家都释怀了。生活回到了正轨上,然后就怀孕了,一个新生命的到来,也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

  麦格芬手法是一种电影的表现形式,它表示某人或物并不存在,但它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是希区柯克最常用的一种电影表现手法。比如《房客》中的复仇者、《蝴蝶梦》中的丽贝卡、《迷魂记》中的玛德琳。有时又利用虚化的事件,比如《后窗》中的推销员谋杀案。

  5.关于念玫为什么长得像玄珍可以有一个强设定或者本身就是母女(例如日本推理小说《圣母》),然后用叙述性诡计把玄珍的很多剧情拍在念玫身上(例如木格一秒换装那种不自然感),等到最后结局告诉大家,其实悬念早就没了,都告诉你们了。

  6.我觉得这种分析文就像用各种华丽的词藻去剖析,点醒人,不明觉厉,有点像文学式营销。写文的人很享受自己的视角和文笔。(对博主空空两对半的评价——豆友heyman)

  7.我觉得一部剧有很多不同的功能和属性,主要看观众喜欢怎么看。有人喜欢感知人性,有人喜欢推理,都是一样的。“深度”只代表一种思考维度,没谁更高级。(——豆友heyman)

  8.不要对文艺片有各种刻板形象,这种现象存在的根源是了解的太少了。

  9.如果能将人物的职业融入进去就更好了。天将明未明,江南水乡腾起的朦胧水汽,包子铺昏暗的灯光,升起的烟火,河边早起吊嗓的演员…有点可惜,我觉得这部剧拍的江南还不够美,少了点烟火气,也没有那种恰到好处的朦胧神秘感,气氛营造都很刻意。

  10.牡丹亭不是影射玄珍的爱情,何况牡丹亭本身的最高立意也不是爱情、而是对封建制度的反叛;有两个指向:丁把念玫看作玄珍的死而复生、丁自己唱杜丽娘这个男扮女的男旦身份(铺垫那个男扮女装的凶手)。

  11.这个剧不能拿社会派推理做借口啊。社会派去看看《小镇疑云》和《the killing》怎么拍的,再不济去看看《我们与恶的距离》。其实社会派不太容易拍好,因为涉及很多心理描写和社会背景白描,霓虹国有宫部美雪、松本清张和半个社会派的东野圭吾这样的大神,但社会派小说改编成功的都不多。人性的探讨要建立在人物行为真实和符合常理的基础之上,八角亭不合理的bug太多了。

  12.北欧伦理本格

  13.二椅子,实际上应当是“二刈子”,北方方言中的贬义称谓,原本特指不男不女的中性人,石女以及无**男性,甚至极少数先天畸形所致两性双器官等。

  其中“二”,意为半生不熟,即半傻,或者发愣。相邻同义的有“二杆子”,即是指愣而不够聪明,也指是性器官生理缺陷,这种非正常称谓通常不是指对方实际生理缺陷的,更多时候是作贬义用。其中“刈”字,音yì,意为割,所以,“二刈子”源于被割的太监,而“二杆子”则是天生男性器官发育缺陷,如今使用不管是作贬义或作褒义,都不同程度上有所延展。二椅子(二刈子)是北京方言,是不男不女的意思,而不是“二姨夫”的婉称。

  “二刈子”一词在《老炮儿》里,被六爷用来形容自己的儿子,是句玩笑话儿,形容男孩子不男不女的,没点阳刚之气。在戏里,老一代男人总觉得新一代男孩子扭扭捏捏,打扮的太柔美,于是说了这个词。

  14.结局为什么不反思家庭教育呢?两个受到家庭过度关爱/期望的孩子,一个杀人,一个被杀,另外4个被忽视的孩子心里始终有阴影,还不反思一下?继续生,能教育的好吗?

  15.吴越老师防空洞画外音简直梦回明明。

  “人是可以以二氧化碳为生的,只要有爱情。”——《恋爱的犀牛》

  16.这部剧有些像大卫林奇的《双峰》,仅在某些镜头摘取和情节流动上。当然,没有林奇的佛洛伊德式形而上的东西就略显气质单薄了。但这种感觉在国内剧里还挺少的。

  17.如果创作者内心对区别于自身的人群抱有偏见和狭隘之心,那么创作的作品不论包裹多么复杂的外衣,最终人物的逻辑都是立不住脚根,打动不了人心的。

  编辑根本对性少数群体毫无了解,全是偏见。

  编剧也不爱笔下的人物,只是在利用他们身上的刻板印象来填补情节。

  编剧没有爱与同理心。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