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贝壳、针线与诗
2021-10-17 网友提供 作者:Parthenope 点击:次
第一次注意到这部片是被封面的绿意迷了眼,忽地好奇这诗样的标题:既在森林,迟到一会儿也不要紧吧……
这位一生不凡的诺贝尔作家都在森林里做些什么呢?
影片的氛围渲染实在吸引我,絮絮叨叨温柔德语,短句长句的哲思诗句,风打林叶的簌簌声,永恒小径幽幽,随意铺上一摞摞书的地板……而在这一方静默天地工作生活的彼得?汉德克,或许不仅能听清房屋和内心的声音,亦能感受万物的连接。
“在成功的这一天,习惯会停止,意见会消失”只是静默,只是坚守,只是感受。
这样的日子有多少孤独,便有多少享受。
相信不止我一人沉浸于他碎碎念削蘑菇时候。“蘑菇真是美好的事物”,它让我们得以从复杂、多变、算计的,过于理性的生活状态里解脱,想想吧,那带着泥壤的削起来发出沉闷咔响的蘑菇,嗅起来仿佛躺进丛林围绕的世界里,什么也不思考,我们变得笨拙却敏锐。
蘑菇本身就是一首诗。我会毫不犹豫称赞它。
我很喜欢他悠然收拾贝壳,将里面细碎的沙撒向草地,用双脚一步一步踩出贝壳小径,这该是多浪漫的人。
用心收集了好多贝壳??
永恒哲思小径
关于创作,彼得?汉德克说:“虚构比起自然更能真实体现”,“他已开始,就必须走下去”,“创作是稀有的”。
他“以有思想的作品庆祝,而非派对”。沉静智慧如他,也会愤怒,也会迷惘,“我最好去做事”他这样写道。
关于孩子,我承认我很惊奇,他对孩童抱有的尊重和期待与我相似,而在此之前我从未感受到谁有这样的想法。并非世人口中的baby或是附属于家长的某种工具,也不是人生经历和体验,是最简单的,同样最容易被忽略的:从孩子出生伊始,她或他作为人的存在。
因此他与其妻的育儿观念不难猜测:基于歌德的“可教育”成长。
这一段影片中的穿插人声太美了,像诗。
人们总轻易揣测,认为作家靠写作逃离摆脱生活。彼得却极其反对这一点,存在无处可逃,生命的意义可能正在于受苦与体验,又或,体验之人正是受苦之人。莫名想到黑塞的句子:“人生是树林里的大树,我们是穿行而过的风”。不知仿佛已活成了绿树森林的彼得,灵魂是否有如清风般轻盈呢?
纸页间翻飞的风多可爱~
他的灵魂轻盈如何我不知道,但实在可爱是没得说的。记录满满的本子里除了文字和画,谁能相信还偷藏了当天的风。
这样老来翻阅日记,也能随着阵阵清风吹回到当时当刻的心情吧。
没人清楚灵魂的本质,没人清楚生活的意义,但一切新奇,一切崭新,发生过的,未发生的,正浪费着虚度着的……无人规定时光的流逝,美好的觉知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人生是等待收割的田地,我在写作时强烈感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