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的勇气 ——从《楚门的世界》想开去
2021-08-26 网友提供 作者:阿阿阿放 点击:次
破茧的勇气 ——从《楚门的世界》想开去 早就听说了位于豆瓣高分榜首的《楚门的世界》,今日终于有幸一口气看完。 故事开头的场景似乎颇为平常:30岁的楚门健康活泼,有少年时期就十分要好的死党,还有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就像荧幕前的我们。然而,情况却逐渐变得诡异起来:无处不在的尽头、似有若无的巧合,让楚门怀疑自己的世界并逐渐苏醒。逃离是艰难的,楚门以一己之力单挑所谓的父亲、妻子、死党,以至“大自然”和“世界”。他躲,他跑,他用计谋,甚至克服了自己自幼被植入的恐水症,最终放弃了光鲜的虚假,选择了未知的真实,破开了“桃源之茧”。 破开茧需要无穷的勇气,因为做出破茧一击的,从来都只有自己一个人,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且无人的保证,倘若破茧失败能不以地狱般的折磨和生命的献祭为代价。比如《1984》中的温斯顿在一本禁书中发现极权主义的真相,在抗争中还是被“老大哥”抓住并被洗脑;也无人能保证,未知的真实,会给自己带来安稳和幸福,比如《黑客帝国》中的尼奥察觉了这个世界的怪异,在混沌的前途中还是选择了墨菲斯手中的红色药丸,在荒芜而黑暗的现实世界里开始了艰难的抗争和战斗…… 那么,明知自己逃出生天不是个定数,明知外面的世界也充满虚假和危险,明知自己回去就能过上曾经幸福美满的生活,楚门为何还要大费周章地逃离桃源?也许是因为,他已经意识到了真正的真实。回到曾经、忘却真实是不可逆的,只能加深痛苦。或者说,生命的意义中,容不得半点虚假,否则便会丧失生而为人的价值,成为一团行尸走肉。从这种角度看,主人公的勇气,是一种生命的高级本能。 这种生命的本能,在肖申克监狱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安迪含冤入狱,他深知监狱生活并非他应得的真实,所以他拼尽全力,逃出这个“不可能逃脱之茧”。为此——他等了20年,才让自由之翼扑棱在山河天地——于他,这是无比值得的。当悔恨和麻木吞噬了心灵,那么就已经失去了生命的意义,囚犯也就不再称之为人(在书中,这叫做“被体制化”)。 但,相比于肖申克监狱这样“有形的茧”,我更害怕的是“无形的茧”。有形的茧或许只作用于少数人,无形的茧却束缚着普罗大众。 我想起旧中国深陷封建思想之茧而浑然不知,沉醉在“天朝上国”的幻梦中,还好有严复之《天演》,鲁迅之《呐喊》,震撼多少心灵,击碎多少“铁屋”!他们是时代的先驱,是最早一批觉醒者,除了抗争,他们别无选择——难道能跟着凡陋之国人装疯卖傻?我想起二战中德意志深陷狂热民族主义之茧而丝毫不觉,还好有辛德勒的名单从犹太集中营中抢救回1200条鲜活的生命——难道觉醒了人性的他,能眼睁睁看着犹太人受苦而袖手旁观?无形的茧,是社会的茧、思想的茧,难就难在不知从何破起,也并非一人之力就可瓦解——或许更多时候是像辛德勒在二战结束时叹的那样,“我后悔没有多卖一个胸章,这样还能再救两个人” 。但其实,“破茧者”们已经把他们能做到的做到了最好。 反观当下,难道我们不在楚门的“茧”中吗?难道我们没有像楚门一样,沉溺于自己的世界而不自知吗?正如《监视资本主义》指出,算法如同一张巨网,监控着我们的一举一动,用信息流和上瘾机制塑造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也许我们都和楚门一样,我们的想法,也许不是灵魂深处的想法,而是算法的想法、别人的想法。当形形色色无形的“信息茧房”包严了灵魂,我们当然就活在了伍尔夫口中的“他人地狱”。 要破茧,唯有抗争到底的勇气。在生命的高级本能面前,在生命真正价值面前,“To Leave Or Not To Leave”并非一个千古谜题—— 宁破茧而死,不浑噩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