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比蔡少芬的普通话还差

请吃饭的姐姐
 
  档期更替,最近各大视频平台都上了新综艺。
 
  挑来挑去,猫老师选了一档比较感兴趣的来看,《请吃饭的姐姐》。
 
  之所以挑这部,一方面相似的名字让人想起几年前那部风靡一时的韩剧《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这部综艺全女性阵容且聪明地选择了慢综艺成功的捷径,即嘉宾原本就是朋友。
 
  而这也是这部综艺最吸引人的看点,四位固定嘉宾分别是蔡少芬、朱茵、陈法蓉、洪欣。这四位几乎同时期的女艺人,不但随手扔个角色就能激起许多人对于彼时港影的记忆,也因彼此经常合作、互相陪伴了大半个职业生涯,私下里建立了坚实的友情。
 
  请到了这样的阵容,按照常规推理,这部《请吃饭的姐姐》几乎没有失败的可能。然而刷完首期,猫老师的观后感还真是蛮让人意想不到。
 
  听名字就知道,《请吃饭的姐姐》离不开吃饭。
 
  实际上,它也确实搭了个餐厅的框子出来,然后自定义为“以撸串、吃饭之名,探寻新鲜生活”。
 
  第一期,节目先是用不短的时间做了段前期采访,铺垫四个人的关系;又浪费了不少时间在她们坐车前往餐厅的车程上,且整个过程中只有彼此朗读过时八百年的粉丝彩虹屁为观众解乏。
 
  到达餐厅之后,四个姐妹先解锁了管家式人物,已经胖成发面馒头的董岩磊和当期的飞行嘉宾李艺彤;之后,走马灯似得看了一下整个餐厅的装潢,尝了尝后厨的大师傅做的菜、一起做了一杯柠檬茶;
 
  接下来,你以为姐姐们会开始商议开店细节?会跟厨师学学做菜?顾客来了之后,会像个服务员一样帮顾客点单、上菜、帮他们服务?
 
  都没有。
 
  四位嘉宾在简单的和突然到来的顾客打完招呼,给他们倒了倒水、讲了讲广告词之后,自己就开始吃饭了。
 
  吃饭期间,又来了三个所谓董岩磊请来的朋友,其实都是类似最近翻唱《热爱105℃的你》走红的田一鸣一样的短视频创作者。之后一群人自我介绍一下,哭哭人生辛苦,一期节目就这么堪比小学生式流水账一样的结束啦。
 
  第一期节目播完之后,网上就时不时会飘出几个关于它的吐槽贴。至于猫老师自己,也没什么“与众不同”的想法,最大的感觉就是——节目做的比蔡少芬的普通话还要烂。
 
  至于问题出在哪儿,估计各位光听我描述也GET到了——节目哪儿哪儿都好,布景好、嘉宾好,配置也好,就是主题不明。
 
  你要说,它是一个好闺蜜一起开餐厅的节目吧,它算不上。
 
  这个餐厅里有大厨、有服务员、有店名、有菜单、有定价……全程这四位姐姐只是给顾客倒了下水,简单做了杯饮料、摆弄了一下(真的只是一下)烧烤,基本上就和“餐厅”这个载体没多大关系了。相比老板,她们倒更像是来餐厅参观的人,只做简单的了解,其余全都应付了事。
 
  你要说,它是个以国内特色饭局文化延展出来的边吃饭边访谈类的节目吧,它也不配。
 
  若是这样设定,固定嘉宾所担任的应该是主持人的功能,可事实上她们对这几个短视频博主并不了解,双方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可言,简单寒暄和介绍过后就开始漫无目的的尬聊以及强行关联自己的经历熬一些鸡汤。一期节目到最后不光四个姐姐云里雾里,对观众来说更是毫无意义;
 
  你要说,它是想以四位嘉宾的角度去了解新鲜事物,讲述代际碰撞,那问题就更大了。
 
  其一,是上文就提到的,采访内容并不深刻,浮于表面的聊天,既无法了解,更谈不上碰撞;其二,碰撞的方式让人感到不适,嘉宾反复强调自己没有因为年龄被时代抛弃,对新鲜事物充满了求知欲,并想要迎合年轻人,这点实属有点多余;最后,固定嘉宾和飞行嘉宾并不匹配。请了四个港影代表,再请素人,素人就势必被观众当做配菜,在这样完全不平等的关注下,谈何了解、谈何碰撞?
 
  讲真,《请吃饭的姐姐》有这个名字,有这个嘉宾配置,有无数种能做好的方式。
 
  想开店,它可以翻版《中餐厅》,让四个姐姐开一个电影主题的港式茶餐厅;想做访谈,它可以摆上茶桌,每期一个与姐姐们同期的演员,聊聊影视行业,聊聊早年八卦;想做代际碰撞、以姐姐们的视角看年轻的新世界,他们可以请一组年轻的艺人和姐姐们一起开店,通过日常相处、轮流担任店长的方式,通过细水长流、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展现……
 
  可惜,《请吃饭的姐姐》哪种也没选,愣是用好阵容码了一盘四不像出来。不过回头想想也挺正常,毕竟这才符合二台“请最好的咖,做最烂节目”的传统呢~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