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地球最后的夜晚:我们都是被现实抛弃的孩子

地球最后的夜晚
 
开篇:
 
      这是一部被营销毁掉的精致文艺片。单从拍摄手法上看,很像升级版的《路边野餐》,地球人已经无法阻止毕赣对长镜头走火入魔式的偏爱了。
 
      很多观众评价说看不懂,确实不那么容易懂,因为电影的前面部分把现实和记忆都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只看前面很难串起来。不过同样是拍梦境,《地球最后的夜晚》还是要比《穆赫兰道》更容易懂。《穆赫兰道》全片都是现实与梦境的碎片化交叉,结构极为复杂,全靠观众自己分辨是现实还是梦境,然后重组信息,理清剧情。但《地球最后的夜晚》在后面部分,用梦境把记忆和现实重新编织串连了起来,观众能从这完整的梦境中理出头绪。
 
关于成败:
 
      这绝不是一部适合全力商业化营销运作的电影,它更适合一个人静静地看。所以我能理解那些看得昏昏欲睡的观众。片名和营销策略误导了不少观众,把很多并非此类影片的受众群体误导进了影院,所以,被差评在所难免。但关于成败,这部电影不大适合用票房来判断,因为本就是偏小众的类型,想用这类电影来撑票房,不现实。
 
      对于喜爱此类影片的观众来说,这电影虽有不足,但仍然精彩。我眼里的不足之处,是导演仍然像前作《路边野餐》一样过度炫技。我在给《路边野餐》写评价的时候用了“肆意妄为”这个词,这一部,我觉得这四个字依然适合。
 
      不过,文艺作品追求的就是个性化表达,各种合理或者不合理的偏好,几乎是必然的存在,而合理还是不合理,也常常是见仁见智。比如昆汀的作品里各种“啰嗦”的台词,比如张艺谋对色彩近乎着魔的追求,这就是他们的标签,就是他们的风格,就不过多苛责了。
 
 
关于剧情:
 
      到处都充斥着忧伤和失意的符号,昏暗的灯光、漏水的旧屋、残破的废墟、逼仄的矿洞,但又时刻不忘诗意和浪漫。几个盗贼,最后偷走一本绿皮书,躲在树林里一起看,念念不忘那段能让房子旋转起来的咒语。就连那个社会人左宏元都在忘我的唱着情歌。但这些诗意的背后,却又隐藏着重重杀机:左宏元为万绮雯杀了老A、白猫企图勒索左宏元反被杀、万绮雯和罗宏武又密谋要枪杀左宏元……
 
      现实、记忆、梦境纠缠得难解难分,迷幻的氛围贯穿始终。男主要追寻的是母亲离开的真相,还是理想中的情人?他在梦境中甚至分不清这两个角色的界限,他也分不清那个未出世的孩子和白猫的界限,一边是被亏欠,一边是亏欠。或许这些都不是他要追寻的,他追寻的只是一丝丝安慰,为抛弃和被抛弃找寻一个合理而美好的理由。在男主母亲决意离开的那一刻,我跟男主一样,泪流满面……
 
      万绮雯被老A拐卖抛弃、左宏元被万绮雯抛弃、白猫被罗宏武抛弃、罗宏武被母亲抛弃、那个未出世的孩子被万绮雯和罗宏武抛弃……
 
      或许,有些时候,我们都是被现实抛弃的孩子,一直在为自己找寻活下去的理由。
 
      或许,有些时候,我们都曾像罗宏武怀念那个未出世的孩子一样,怀念着那些已经死去的梦想。
 
      或许,只有在梦境中,我们才能找到那个迷幻而完美的世界……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