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逼了就辞职弃学去旅行
时间:2018-06-22 作者:赵星 点击:次
挺住,意味着一切(全文在线阅读) > 苦逼了就辞职弃学去旅行
周末在一个组织分享旅行的心得,关于台湾旅行,抑或别的地方,我并不是旅行达人,因此甚为苦恼。我不愿给大家再去讲关于台湾的风景和美食,也不愿意讲旅行的意义了,很多话说了太多遍之后,会让人陷入一种极端的误区,以为这就是该有的生活,但是好像并不是这样。
第一个演讲的姑娘讲述了自己辞职去旅行的故事,讲了很多内心的纠结,以及因为偶尔的经济困难造成的困窘。姑娘还小,估计是1989年出生的,工作一年半攒了3万元,独自旅行精神可嘉,但是在那些尼泊尔、泰国等国家笑脸照片的背后,我突然想起我上一个公司的老板跟我在前段时间的简短对话:
老板:最近怎么样?
我:不怎么好,我又想去旅行了,不想上班。
老板:能afford吗?
我:你说钱吗?
老板:我说的不是钱,我是说你一次次出去,终究每次要回来,你如何处理一次次地与现实再次融合?
我很突然地想起了这段对话,在那个姑娘讲故事的时候,我瞬间改掉了预想好的讲话内容,换成了这段话的思考。
在目前这个人人苦逼、压力巨大的时代,每个年轻人都自命不凡,都觉得自己有两把刷子,不该苦逼地坐在小格子间里填破表,做没完没了的PPT。要做,那也必须有高额的加班费,无限制的打车费,一年20天的带薪年假,外加各种诱人的诱惑,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牛逼哄哄的价值。如若不然,便觉得生活是黯然苦逼的,没有希望的,自己的光芒是不被发现的。于是,每当有人环游世界,或是出去个半年一年,还能幸运地红极一时的,便觉得自己也该拥有那样的生活。媒体也有越来越多的极端宣传,比如人活着就是要看看这个大世界,不去旅行你会觉得世界就是你眼前的这个样子等。这些话都没有错,但是到了还没有经过历练,没有一点点事业和成就的小年轻人身上,便滋生了蛊惑的味道。
在我的第一本书《从北京到台湾,这么近那么远》签售会结束后,我换了更好的工作,所有人都觉得我太幸福了,要什么有什么,但是我发现,在之后长达四个月的时间里,我没有办法将注意力放在工作上,或者说我没办法把眼前每天的苦逼与旅行在外的各种豁达、自由、无拘无束串联在一起。收放自如、能屈能伸这样的词对我显然失去了作用。开始我以为是工作本身的原因,可是仔细想想,那时的工作比起以前轻松很多,环境也更加自由开放,这都是我以前想要的,但是到手之后,我为什么会变得不快乐?现在我突然明白,是我没有afford起旅行的自由与现实的束缚,并且一意孤行地认为现实也应该是自由的,且我的价值就应该是旅行时展现的那样。于是,我一次次动了再出发的念头。于是,四个月里,我去了四川、贵州和云南,每次离公司出走一周,回来并不觉得这些旅行缓解了什么,反而是加重了些什么。看起来,我依然没能平衡这一切。
旅行,实在是一个容易让人心智涣散的方法,跟散瞳孔似的,十分钟散出去,收回来可就久了。所谓的旅行的意义,看看世界的意义,真的有那么大吗?
Afford的似乎并不只是这些,对于年轻人,特别是工作前五年的年轻人,afford的还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说起职业生涯,似乎是个很俗套的词汇,很多新新人类唾弃之,觉得自己玩回来一样可以继续工作,于是有一个词“Gap Year”备受推崇。每次想到这个词,我总会有些紧张,大概是我身在一个朝夕变化太快的行业里,且有很强的紧迫感。对于间隔年,我想说其实我更喜欢“间隔月”的方法,因为一来没什么大刺激让你用年来调整;二来对于工作五年以内的人来讲,一年不断花钱还没收入,不用一年,三个月你就慌了;三来对于职业生涯来讲,过长的断层会让身心不在状态,对行业的人脉关系与业界动态发生严重断层与陌生感。这背后有一个隐秘但很犀利的逻辑:工作开始时月薪平均是税后3000元左右,好不容易历练了一两年,可以升职加薪一点点了,但是你离开了整整一年,或者三个月,市场会让你之前的努力几乎归零;当你再次回来的时候,好的话能加1000块钱,坏的只能找一个3000元的工作继续做;攒了半年不吃不喝一万八,一出门机票签证先干掉6000元。如此循环,你的旅行永远是穷游。这没关系,问题是你是否有梦想带上养育你二十多年的父母也来一趟旅行?但是你舍得让他们也跟你去1美元的旅馆,还是吵吵闹闹的青年旅社六人间?
我记得以前看到小S微博的一句话,大约是她从哪里奢华地带着全家人旅行回来,她说:“我每天很努力地工作,所以我值得拥有这样奢侈的旅行!”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谁不想在五星级酒店泡个玫瑰花瓣澡,谁不想睡在干净柔软无人打扰的大床上?
前几天的百度达人大讲堂上,有一个人叫郭怡广,1966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自幼酷爱音乐,曾学习钢琴、大提琴和小提琴,16岁开始练习吉他。1989年,他和丁武、张炬一起组建了后来轰动中国摇滚乐坛的唐朝乐队;2010年6月21日,出任百度国际媒体公关总监。他说了一句话:“人应该有一个vocation(事业),更要有一个avocation(爱好),最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两者的区别!”
我想,这才是我们应该推崇的人生。不是非A即B的极端,也不是放弃A奔向B的逃避。有一天,我们都要回来。你并没有甩掉这个让你不满意的世界,而是这个世界甩掉了喜欢逃避的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