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小说 >

亡者永生(8)

  “这次莘景苑的事情,我感说全市的记者你是第一个发现的,如果能报道的话,绝对是超重量级的大新闻。”
  如果能报道的话?我琢磨着他的话,看来……
  “可是……”蓝头又长又重地叹着气,递给我张小纸片。
  “关于莘景苑小区被封锁一事,没有市委宣传部充许,所有媒体不得擅自报道。”下面盖着上海市委宣传部的大红章。
  果然。
  “这个新闻,你也只好放一放了。我留意着,上面一松口,就派你过去,做个大新闻出来。”面前这位似乎全然忘了昨天是如何打着包票去搞定宣传部的,一脸诚恳地对我说。
  好在我从没有对他寄予多少期望,诺诺应了几声,就离开了副总编办公室。
  宣传部的那一纸禁令,口吻也比平时严厉得多啊。历来宣传部对新闻的监管,一是通过通气会上的口头传达,二是通过发文,但就我以前看到的文而言,一般会用“建议暂缓报道”的字样。这一次,所有的迹象都显示着那里面的不同寻常。
  路过社会部,看见洪玲玲向我招手,连忙走过去。
  “你有消息了?”我问。
  “昨天早上,瑞金医院和华山医院紧急抽调传染病区的医生护士组成特别医疗小组,被一辆军车接走了,应该就是。不过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没人知道去了哪里,而且昨天医疗小组的成员没一个回自己家的,听说事先说好在工作结束前不能离开,不能对外联系!我问过好几个大夫,都说不会是禽流感,一定是更可怕的东西。现在医院里都流言四起呢。”
  “更可怕,会是什么?”
  “有人说,只有像炭疽或埃伯拉病毒,才会让政府这么严阵以待。”洪玲玲压低了声音说。
  我打了个冷颤。
  埃伯拉病毒是有始以来最凶悍的病毒,从感染到发作时间极短,我看过一些图片,病发时是真正的七窍流血,到后期甚至从细小的毛孔中也渗出一颗颗不会凝固的血珠,大多数人在24小时内就会死去。1995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基科维克爆发过一次。当时总共出现了315例病人,让那座城市仅有的两所医院全都关闭,30%的医生和10%的护士被感染。流行的最初阶段,病死率达到100%。
  而炭疽的致死率虽然不像埃伯拉这么可怖,但传染性要强得多。美国国会技术办公室1993年的一份报告显示,用炭疽菌进行攻击,可能会造成比核弹还要大的灾难。因为只要一亿分之一克的炭疽杆菌便可将一个人致于死地,故被视为最理想的生物武器。而这种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可以生存几十年甚至更长。9·11之后美国就多次受到炭疽菌攻击,2001年11月美国参议员雷希收到一封藏着炭疽菌的信,幸好他没拆,那里面的病毒足以使10万人死亡。
  如果是这样的传染病,那么住在小区里的父母,岂不是……
  我不敢想下去。
  “哎。”洪玲玲有些担心地看着我。
  “哦,没事没事。” 我知道自己的脸色一定很差。
  “我等会儿再去打几个电话问问。”
  “先不用吧。宣传部下通知了,不能报。”
  “啊?”洪玲玲一脸的失望之色:“又不能报?唉,我早该想到的。”她向后靠在椅背上,无精打采。
  看样子她是准备放弃了,记者碰到宣传部禁令还能有什么办法。
  只是在这件事上我的身份并不止是记者,她可以放弃,我不行。
  梁应物一直没有来电话。晚上我躺在床上,回想着可能能帮上忙的人,准备第二天再多打几个电话。那个郭栋,也还是托一托的好。
  正想着,手机突然叫起来。
  已经过了十二点,会是谁?梁应物吗?
  我一下从床上翻起来,光着脚冲到厅里,从包里找出手机。
  是报社的电话。我先是一阵失望,按下接听键的那刻,却又生出某种期盼。
  “那多,快到社里来一次,半小时之内。”蓝头在电话里火烧火撩地说。这时候明天报纸的所有版面都已经拼好,等值班老总看过之后就送厂印刷了,看来蓝头就是今天值班的副总。
  “啊,什么事?”
  “来了再说,快点。”
  “是……莘景苑?”我把手机夹在脑袋和肩膀之间,一边穿袜子一边试探着问。
  “嗯。”
  我的心脏猛地收缩了一下:“立刻来。”
  我在屋里奔跑,强拉硬扯着把衣服穿齐,拽起包蹬上鞋,飞身出屋,门在背后轰地关上。
  坐在出租车上,来不及扣紧的领口里还残留着外面的寒意。仿佛有股莫明的力量牵引着我,在报社里等着我的会是什么样的消息?
  蓝头在办公室里等我,在他旁边的是个四十岁许的微秃男人,脸有点熟,好像是市委宣传部的副部长。
  “覃部长,这就是那多。”蓝头省去了一个“副”字,为他引介我。
  “是你坚持要采访莘景苑吧。”打过招呼,覃部开门见山地问我。
  我听不出他的语气是善是恶,但现下的情形并没有我周旋试探的余地。
  “是的。”我干净利落地回答。
  覃部的眉头皱成了“川”字:“那里已经被严密封锁起来,到底发生什么,我也不是完全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传出去会造成严重地恐慌。”
  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听他这样提示,心里还是一紧。
  “听说你父母住在那里?”覃部顿了顿,说。
  “是的,所以我很担心。”
  “政府下了封锁那里的决定也是迫不得以,这样的做法很必要,但是人民也有知情权,所以,确实需要媒体的代表来参与,来监督。”这位四十多岁的处长字斟句酌地说。


作品集那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