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名著 >

刘细君--悔当年头重脚轻根底浅

满目梨花词(全文在线阅读) > 六、刘细君--悔当年头重脚轻根底浅
  
  【个人简历】:姓名:刘细君   朝代:西汉   籍贯:长安   职业:旅行家    主要作品:《悲愁歌》
  
  《悲愁歌》节选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还故乡。
  
 
  汉朝流行和亲,这似乎成为解决两国争端屡试不爽的好办法。史书记载,汉高祖之后,汉朝皇帝先后七次送宗室女出嫁匈奴单于。汉朝虽然貌似强大,但就是打不过匈奴,所以只能采用这么个办法缓解局势,但也是治标不治本。到了汉武帝时,旅行家张骞从西域带回了重要军事情报,说西域有个乌孙国很强大,拥兵近二十万,是西域诸国中最强大的王国,汉朝可以与其结盟一起对抗匈奴。乌孙国东邻匈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西汉政府如果能与乌孙结盟,既可对匈奴形成夹击之势,又可作为连接西域各国的纽带。汉武帝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就问张骞:"怎么结盟?"张骞答:"和亲。"汉武帝叹了口气道:"也只能这样了,我大汉都成婚姻介绍所了,悲哀,真是无限悲哀。"后来虽然张骞去世,但这个事情还在顺利进行。汉武帝开始在亲属中间物色和亲人选,这个时候,本文的主人公刘细君在众多姑娘中脱颖而出。刘细君是西汉朝廷第一次割舍的皇室骨肉,也是第一位成功和亲的金枝玉叶。
  
  刘细君来头可不小,她的高祖父是汉文帝刘恒,曾祖父是汉景帝刘启。祖父是汉武帝刘彻的哥哥--刘非。父亲刘建,被册封为江都王,也就是当时扬州的"海外天子"。可惜这个刘建有点不太靠谱,因对他老子图谋不轨,最终落了个畏罪自杀的下场。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刘细君的生活像一场比赛一样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到底是一笔写不出俩"刘"字,刘细君的皇帝爷爷最终没有赶尽杀绝。除了处死了儿子和儿媳妇之外,其他家属都没问罪,但必须驻留江都不得离开。几年之后的某一天,汉武帝突然注意到刘细君,他觉得这个本家晚辈真是气质超凡,美貌脱俗,聪明伶俐,机敏可人。得知刘细君还精通音乐、歌舞和礼仪,汉武帝一拍大腿说:"好啊,这不正是和亲的最佳人选吗?"当时正好乌孙国王昆莫送来聘礼,请赐一位汉室公主为妻。说到这里,一个问题出现了,这个处于西域边塞的乌孙国为什么突然造访西汉?这是有原因的。由于张骞公元前139年和公元前119年先后两次出使西域,使得乌孙国与西汉的交往开始频繁。这些看似正常的外交行为,引起了匈奴的不满,匈奴正愁找不到恰当的理由侵犯乌孙呢,这倒好,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召集弟兄们抄家伙吧。比起强大的匈奴帝国,乌孙国属于小国。当得知匈奴要攻打自己的消息时,乌孙国举国上下惊恐万分,国王昆莫担心亡国,就抱住了西汉这条大粗腿紧紧不放。
  
  汉武帝一看跟乌孙国合作的机会来了,非但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还端起了架子:"咱们两国和亲就是为了两国之友谊,什么共同抵制匈奴纯属瞎说。匈奴在我大汉眼里不过是地上蝼蚁,什么时候想收拾它就一脚踩死。"乌孙国王一听,知道汉武帝在吹牛,但也没有说破,顺水推舟说:"不愧是中原大国的皇帝陛下,您说得太对了,我非常重视跟贵国的友谊,所以这次我亲自来提亲,顺便还给您带来几匹我国特产的西域宝马,请您笑纳。至于匈奴,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他要是再冒犯您,我就收拾他。"汉武帝龙颜大悦,说道:"我不会亏待你,我把我最心爱的公主刘细君许配给你,你觉得怎么样?"就这样,两个被动挨打的国家元首,在互相吹捧中进行了一次历史性会晤,双方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达成了共识。公元前105年,刘细君下嫁乌孙国,西汉派了随从官员、乐队、杂工以及侍女等数百人,带着大量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等嫁妆,簇拥着刘细君向西进发。一路上,旌旗蔽日鼓乐喧天,颇为壮观,所过州县无不迎送。而当时在遥远的西域边塞,乌孙国举国上下也是张灯结彩,全国人民翘首企盼着这位当时举世闻名的公主驾临。
  
  刘细君到达乌孙国后,得到乌孙国男人的集体赞美。要知道乌孙国人长得很丑,青眼赤须,前额微突,眼窝较深,直鼻梁,腮骨粗而微突。这帮丑男乍一见容貌清丽的汉族姑娘,直觉就是仙女下凡。尤其刘细君从小又在山清水秀的南方长大,皮肤白皙柔嫩,那真是雪白雪白天仙下凡。乌孙国上下都亲切地称呼刘细君为柯木孜姑娘、柯木孜公主,意思是肤色白净,美丽得像马奶酒。刘细君得到隆重接待,还被封为右夫人,但她很快发现自己的处境不是很妙。原来匈奴得知乌孙国与西汉和亲,感到紧张。为了搞破坏,就提前来了个第三者"插足"。他们提前一步派遣匈奴公主下嫁乌孙国王,乌孙国王也没客气,照单收下,封其为左夫人。按照中国习俗,右的地位高于左,右为"上首",左为"下首"。以此为据,刘细君就算是正房,匈奴公主就算是偏房了。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乌孙在大宛东北可二千里,行国,随畜,与匈奴同俗。"而匈奴的习俗又是怎么样的呢?答案是:"尚左,其坐,长左而北乡。"意思是左为尊,右为卑。也就是说,乌孙国的习俗是"左"高"右"低。这样看来,这个乌孙国王够坏的,怀抱左、右二夫人,西汉、匈奴两国都不得罪。明明是占了你的便宜,还让你有苦说不出,真是好狡猾。
  
  刘细君下嫁乌孙国王心里本来就委屈,为了国家大计也就忍了。现在还得跟敌国匈奴公主争风吃醋、共侍一夫,心里越发不自在。但她还是时刻提醒自己要舍小我而顾大局,可见刘细君是个多么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好姑娘。她时刻不忘自己担负着西汉边疆安宁的使命,多次用带来的嫁妆买通乌孙国的上层名流,请求他们答应一个条件,在西汉需要帮助的时候让他们投出赞成的一票。人际公关是刘细君所擅长的,但她也有自己的弱项。论身体素质,自幼娇生惯养、锦衣玉食的刘细君远远比不上匈奴公主更适应乌孙国的生活。身材壮硕的匈奴公主会射箭,会骑马,好武术,很快就跟乌孙国王打成一片。比起刘细君,匈奴公主更能抓住乌孙国王的心。处于劣势的刘细君没有办法,只能靠写诗来打发时间。她在乌孙国最著名的一首诗是《黄鹄歌》又名《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还故乡。"此诗写得如悲愤孤绝,催人泪下。这首《悲愁歌》也是中国诗歌从"诗言志"向"诗抒情"的进步,被称为历史上的第一首边塞诗,后被班固收入《汉书》,称为"绝调"。此诗传到长安,汉武帝读之热泪盈眶。《汉书》载:"天子闻而怜之,间岁遣使者持帷帐锦绣给遗焉。"汉武帝是个理性之人,哭也仅仅是人性瞬间的感动,他不可能把这位"为国捐躯"的晚辈从乌孙国召回,那样无疑是前功尽弃。最终汉武帝也是走走形式,派专使带了不少锦绣珠宝、胭脂首饰到乌孙国慰问了一下苦命的刘细君而已。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