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散文随笔 > 人生感悟 >

相遇张爱玲

         爱买书,爱读书的日子里,很多时候是知道了作者的名字、作品简介甚至写作的故事就开始留心着这个人,读他的书,看关于他的各种文字才肯罢休。如初知朱湘时,觉得这名字就是一句诗,而又也许是他的《采莲曲》里梦幻般的意境让我这样去理解他,在拮据的学生时代里我却毫不犹豫的买了《朱湘诗集》以完成我对他的敬慕。而“张爱玲”这个名字是很迟很迟才知道的,迟到了我已不再有买书、看书的热情的日子。而隐隐约约的是看到了一点涉及她的文字,莫名的竟认定了她的神奇,知道她,知道她的文章一直是心里所牵念不断的,竟破天荒渴望买到她的书。老公到武汉去为学生买资料时,我特地托他要买到张爱玲的书,竟没买到。后来有了电脑,我终于了却心愿。
         当我在键盘上敲打出“张爱玲”三个字时,穿透迷雾般的岁月,拂去陈旧的书尘,盯着发光的荧屏,我走近了张爱玲。爱玲女士大概不会想到半个世纪以后还有这种方式的相遇,这又是她留给我们的另外一种“传奇”。孤傲,敏感,落寞,真实;一口布满青苔的古井,一袭紫禁城里的戏服。冷艳的笔触,世俗的怜悯,缔造出一部既能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又能享受遗世沉寂的孤独的女子《传奇》。读着她的文字,仿佛感觉到穿透纸张背后那双遥远而冷峻的眸光的凝视。“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在等着你”。看来这句话不仅仅是描述爱情啊。
        如果琼瑶就只写了《窗外》,她留给我们的也许是一种美丽的追念。她的作品借助荧屏传播到海内外,可谓妇孺皆知,知名度远远胜过爱玲女士,也曾记得天天坐在电视机前等着她的《海欧飞处彩云飞》的痴迷。然而脱离现实被特意美化的爱情却经不住时间的冲洗,停留在感官的享受终究让人感到厌倦,特别是《还珠格格》里那夸张的甚至热闹到疯狂的表演让人不得不抹掉了对她因《窗外》而带来的美感,甚至到了对她的一种恶意的怀疑。然而喜欢爱玲,喜欢她的文字,欣赏她的爱情。这种喜欢慢慢而来,不突然,不迅猛,却不能罢休。
        爱玲用平静的文字,精致的细节,悲凉的气氛娓娓道来一个个平凡而世俗然却能震撼你的故事。没有诗情画意的浪漫,没有惊天动地的爱恋,甚至连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硝烟也变得淡漠。她的笔下没有才子佳人的华丽虚幻,没有穷小子富小姐的浪漫传奇,有的只是凡世里形形色色的女子的挣扎。名门贵族的冯碧落也只是“秀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金锁记》里寡妇七巧儿的女儿长安只有挥舞着“美丽的,苍凉的手势”告别了生命本原的向往与快乐。而《多少恨》里的家茵夹杂在父亲的敲诈与夏太太的哀告中,选择了痛苦的逃离,留给自己,留给家豫是欲说还休的多少恨啊。真实而悲哀是爱玲无言的描绘和倾诉,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悄然的震撼和悲叹。
        张爱玲的小说中最凄美的爱情故事就只有《十八春》了,然而却还是给笼罩着一层爱玲式的苍凉,也是俗世的苍凉。当曼桢喊了一声世钧后半晌说了一句“我们回不去了”,读到这里竟是恨作者的无情和冷酷,“有情人终成眷属”却是一个骗了多少痴男怨女的水中月、镜中花啊!
      当世钧把那双曼桢洗过的筷子搁下又拿起,拿起又搁下后,我们似乎知道了一对平凡男女的爱恋悄悄的来了。世钧冒雨去找回曼桢失掉的手套,回到老家“一想到曼桢,他陡然寂寞起来”回到上海后那个清晨的阳光下他对曼桢要说而没有说却似乎已经说了、、、、、紧张、猜疑、甜蜜的细节如同绣花般,五彩丝线斯斯的萦绕着,迂回着。一种祈盼,一种怜爱,一种欣喜,一种美丽一缕又一缕的游走在爱玲的笔下,浸润在读者的心里。然而却竟是回不去了!绣女的手指终究被刺破了,清香的丝质的绣花布上一滴滴的依着细腻的纹线散去,成了冰冷的艳红的一朵朵梅花,仿佛看去又是黑了的玫瑰。爱玲笔下唯一纯情的爱恋也凋谢了,就像她自己的那段三年的爱恋,最后也回不去了。
    
 



    作品集幽幽兰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