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组合(14)
时间:2013-11-21 作者:倪匡 点击:次
在孩子满周岁之后,玲珑巧手仙实在忍不住那种毒蛇噬心的痛苦,他把孩子托给了最可靠的褓姆,自己离开了比利时,回到中国,他要弄清楚毒刃三郎是不是没有死。 在中国,他找了一年,江湖上完全没有人在积沙岛上发生事情之后再见过毒刃三郎。 这种情形实在已经很可以证明毒刃三郎的确死了,因为他很了解毒刃三郎的为人,如果毒刃三郎没有死在积沙岛上,虽然他断了一只手,他也绝不会安份,一定会往江湖上兴风作浪,绝对不会默默无闻。 在这一年中,玲珑巧手仙也不断打探飞斧老大的消息,奇怪的同样没有结果。 玲珑巧手仙最后还不死心,在回比利时之前,他又到那个有浮沙的积沙岛去。当他决定要这样做的时候,他甚至于不知道自己目的何在。他只是想去看一看,至于看了有什么作用,他也根本说不上来。 却不料他这种没有目的的行动,有了意外的收获。 当他像当年一样,驾着快帆,接近那个积沙岛的时候,看到岛边上,竟然有一间十分简陋的棚子,而且还有一个人,坐在棚子前,一动不动。 看来那个人竟像是住在这个岛上! 这实在令人难以相信,因为在这样的积沙岛上,除了小螃蟹之外,绝不适宜任何其他生物生活,何况是人! 等到快帆在沙滩停下,玲珑巧手仙已经认出那个泥塑木雕一般、动也不动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飞斧老大! 飞斧老大看来老了不只十年,他看起来像不知道是一头什么野兽比像一个人更多。 玲珑巧手仙一步一步走向飞斧老大,好几次开口要叫“大师哥”,可是由于心情太激动,张大了口,竟然一点声音都发不出来。 直到他来到了飞斧老大的面前,飞斧老大仍然不望他,双眼空洞,视线完全没有焦点。 从眼前这种情形来看,竟像是这些年来,飞斧老大一直在这个积沙岛上没有离开过。 难怪江湖上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真是难以想像飞斧老大如何在这样的一个荒岛上度过悠悠十年漫长的岁月。 玲珑巧手仙觉得一阵心酸,自然而然在飞斧老大面前跪了下来,呜咽着说不出话来。 飞斧老大总算略动了一动,向他望来,开口说话。 他显然不知道有多久没有开口说话了,所以发出的声音生涩之极,而且他一开口,脸上的肌肉有了动作,令得附在他脸上的那层盐花簌簌地往下掉,情景诡异莫名。 玲珑巧手仙开始没有听明白飞斧老大说些什么,早已泪如泉涌,等到飞斧老大说了第二遍,他才听清楚飞斧老大在问他:“你来干嘛?” 这一问触动了玲珑巧手仙的伤心处,他忍不住嚎陶大哭。 他一面哭,一面把当年带着小师妹离开之后的情形,说了一遍。飞斧老大只是听着,一点反应都没有,显然是这些年来,他已经如同稿木死灰,早已死了心,对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不再关心,甚至于包括小师妹在内,刚才那一问,也并不是想知道什么东西,只不过是怪玲珑巧手仙多此一举而已。 等到玲珑巧手仙哭诉完毕,飞斧老大说的还是那句话:“你来干什么?” 玲珑巧手仙定了定神,才道:“我想知道老三是不是肯定已经死了!” 玲珑巧手仙刚才在叙述经过的时候,什么都说了,就是没有说婴儿的容貌和毒刃三郎一样,以及小师妹临终时候的那一番话,所以他的这个问题听来很是突兀,不过飞斧老大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他望着前面的那片浮沙,道:“从那天起,我就没有离开过这里,没有见到那畜牲再从浮沙中冒出来。他被他自己的毒刃反射进口里,又陷进了浮沙,当然是遭了报应。” 飞斧老大也没有问玲珑巧手仙何以要问这个问题——这证明他心死的程度是如何之甚。 不论玲珑巧手仙还想说什么,飞斧老大却从此不再开口。玲珑巧手仙在岛上陪了飞斧老大三天,在这三天之中,有几艘渔船经过,都有人划着小船送生活必需品上来。 从这种情形看来,飞斧老大确然十年来未曾离开过,那就表示毒刃三郎绝无可能从浮沙中冒起来,还活在世上。 毒刃三郎早已死去,这一点实在可以肯定。然而孩子的容貌又是怎么一回事? 玲珑巧手仙在离开的时候,心中的疑团还是没有解开。 这时候最令玲珑巧手仙不解的是小师妹临终时的那番话了。那番话小师妹承认做了一件事是对不起他的,而且这件事是瞒看他来做的。而这件事又显然和孩子有关。 玲珑巧手仙甚至于难以想像小师妹有什么机会瞒着他来做事。 他在回比利时途中,才想起了有一件事他一直没有想到——没有想到的原因是由于他实在不愿意去想这件事。 那只手!那只来自毒刃三郎的断手! 玲珑巧手仙曾经为了讨好小师妹,运用了非凡的技巧,把那只断手保存得如同活的一样,小师妹也曾和这只断手寸步不离。 后来小师妹把断手收了起来,玲珑巧手仙就再也没有见过,不知道小师妹把断手收在何处。小师妹能够把过去的事情收起来,是个求之不得的事,他当然没有那样笨,会去追问。 这时候想了起来,他忽然起了一个念头:会不会是那只断手成了精怪? 民间传说中很多精怪作祟的故事,使玲珑巧手仙在无法揭开疑团时,只好朝这方面去想。 这个疑团,年复一年,在他心中非但没有揭开,而且变得越来越大! 在胡疑开始懂事的时候,玲珑巧手仙就向胡疑说故事,说的就是当年四个师兄姝的事情,不过并没有告诉胡疑故事中的人是谁,一直等到胡疑二十岁那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