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的弹子球(18)
时间:2013-06-09 作者:村上春树 点击:次
17 3蹼“宇宙飞船”……她在某处连连呼唤我,日复一日。 我以惊人的速度向堆积如山的待译件发起总攻。不吃午饭,也不逗阿比尼西亚猫,跟谁也不开口。管杂务的女孩不时来看望一眼,又愕然摇头离去。两点,我处理完一天分量的工作,把原稿往女孩桌上一扔,马上跑出事务所。我转遍东京城所有的娱乐厅寻找3蹼“宇宙飞船”,但一无所获。投人看过没人听说过。 “4蹼‘地下探险’不行?刚刚进来的哟!”一个娱乐厅老板说。 “不行,抱歉。” 他显得有点失望。 “3蹼左撇子的也有,一人包打就能出来奖分球的。” “对不起,只对‘宇宙飞船’有兴趣。” 但他还是热情告诉了我他所认识的一个弹子球爱好者的名字和电话号码。 “这个人有可能知道一点你找的那台机。是个产品目录爱好者,对机型怕是最熟悉了。人倒是有一点儿古怪。” “谢谢。” “不客气,但愿能找到。” 我走道静俏俏的咖啡馆,拨转号码盘。铃响5遏,一个男子接起。他声音沉静,身后传来NHK[NHK:日本广播协会罗马字名称的缩写]7点新闻和婴儿的动静。 “想就一台弹子球机请教一下。”我报出姓名后这样开口道。 电话另一头沉默片刻。 “什么样的机型?”男子问。电视音量低了下来。 “3蹼‘宇宙飞船’。” 男子沉思似的“噢”一声。 “机身画有行星和宇宙飞船……” “我很清楚,”他打断我的话,清了清嗓子,用俨然刚从研究生院毕业的讲师般的腔调说道,“芝加哥的吉尔巴特桑斯1968年出品。以惨遭厄运而小有名气。” “厄运?” “怎样,”他说,“见面再说不好么?” 我们约定明天傍晚见。 我们交换名片后,朝女侍应要了咖啡。令我十分惊讶的是,他还真是大学讲师。年纪二十过不了几岁,而头发巳开始变稀。身体给太阳晒黑了,甚是健壮。 “在大学教西班牙语,”他说,“往沙漠里洒水那样的话计。” 我钦佩地点头。 “你的翻译事务所不搞西班牙语?” “我搞英语,另一人搞法语,已经手忙脚乱了。” “遗憾。”他抱着双臂说。不过看样子并不怎么遗憾。他摆弄了一会领带结。“西班牙去过?”他问。 “没有,遗憾。”我说。 咖啡端来,关于西班牙就此打住。我们在沉默中喝咖啡。 “吉尔巴特父子公司是一家后发展起来的弹子球机制造厂。”他突然开口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朝鲜战争之前,主要生产轰炸机的投弹装置。以朝鲜停战为契机,转而开拓新的领域。弹子球机、bingo机[bingo机:一种室内游戏机。盘面有许多方格,将球投入格内,之后合计投中数字与手中牌上的数字]、自动赌博机、投币点唱机、爆玉米花机、自动售货机……即所谓和平产业。首台弹子球机是1952年完成的。不赖,结结实实,价格也便宜,但缺乏娱乐性。借用《弹子球》杂志上的评语,就是‘如苏联陆军女兵部队官配*罩般的弹子球机’。当然,作为生意是成功的。向墨西哥等中南美国家出口。那些国家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所以较之机械性能复杂的,还是少有故障结实耐用的受欢迎。” 喝水时间里,他们沉默不语。看样子,他为没有幻灯用的幕布和长教鞭而感到十分遗憾。 “问题是——如您所知——美国,也就是世界上的弹子球产业处于由四家企业垄断的状态。戈德里布、巴厘、芝加哥制币、威利阿姆斯,也就是所谓四巨头吧。而这时吉尔巴特突然冲杀进来。激战持续了大约五年。在1957年,吉尔巴特撤退不再搞弹子球。” “撤退?” 他点头喝了口似乎并不想喝的咖啡,用手帕一再擦拭嘴角。 “嗯,败下阵来。当然,公司本身是赚了一把,通过向中南美出口赚的。所以撤退,是因为不想让伤口开得太大……总之,制造弹子球机需要极其复杂的专利技术,需要许多名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统领他们的策划者,需要覆盖全国的营销网。还需要贮存常备零件的代理商,需要任何地点的弹子球机出故障时都能在5小时内赶去排除的维修工。遗憾的是,新加盟的吉尔巴持公司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于是他们含泪撤军,其后大约7年时间里继续制造自动售货机和克莱斯勒汽车的自动雨刷。但他们根本没有对弹子球死心。” 说到这里,他缄口打住,从上衣袋取出香烟,在桌面上磕齐,用打火机点燃。 “是没有死心,他们有他们的自尊。这回在秘密工厂研制。他们把四巨头的退休人员悄悄拉来成立了课题组,给予巨额研究经费,并下达这样一道命令:5年内造出不次于四巨头任何产品的弹子球机:那是1959年的事。公司方面也有效利用了这5年的时间。他们利用其他产品,建立了从温哥华到WAIKIKI的完整的营销网。至此一切准备就绪。“卷土重来的第一台机按计划在1964年推出的就是‘巨浪’。” 他从皮包取出剪贴夹,打开递给我。上面有大约从杂志上剪下于“巨浪”整机图,有球区图,有外观设计图,甚至指令卡都贴了去。 “这台机的确别具一格,史无前例的妙笔无所不在。仅以连环模式为例,‘巨浪’采用的模式来自其独有技术。这台机受到了欢迎。” “当然,吉尔巴特公司这一千奇百怪的手法在今天是不足为奇了。但在当时绝对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制作得非常精心。首先是结实。四巨头的使用年限大约为3年,而它是5年。第二是投机性的淡化,而以技巧为主。……那以后,吉尔巴持公司按此思路生产几种名机。‘东方快车’、‘空中导航’、‘恍惚美洲’……无不受到爱好者的高度评价。‘宇宙飞船’成了他们的最后机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