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伊丽莎白和母亲【伊丽莎白观后感】

  在音乐剧里,卢多薇卡一直显得俗不可耐,奋力钻营,想让自己的女儿高嫁,甚至嫁给皇帝。很快这种庸俗的努力就被突然降临的浪漫爱情嘲讽了。但是,看到后面就会发现,这段爱情开始时看似美好,事实上却千疮百孔,令人痛苦不堪。于是我也开始重新反思卢多薇卡的形象。

  巴伐利亚王室的九个姐妹,每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心酸史。她们很清楚,作为可婚年龄的公主,她们都是政治的工具,只能接受强加给她们的男人。为了不使年轻的女孩思想混乱,巴伐利亚王室严格禁止女孩们阅读爱情故事。甚至连德意志经典文学都因此而遭到摒弃。

  卢多薇卡年轻时美貌出众。有人说,她比她的每一个女儿,包括伊丽莎白在内,都更漂亮。她曾和后来的葡萄牙国王米格尔·封·布拉冈扎王子有过一段浪漫史,由于政治原因不能结合。最后经过家族的捏合嫁给了远房表兄马克斯。马克斯曾明确表示,他并不爱卢多薇卡,只是出于对性情暴躁的祖父的惧怕,才同意了这门婚事。马克斯所爱的是一个市民阶层的女人,但由于等级差别而不能成婚。

  因而,这门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不幸的。卢多薇卡后来对她的孩子们讲述说,她在新婚一周年时,从早到晚以泪洗面。后来,她逐渐学会了容忍丈夫的不安分和各种桃色事件,和众多孩子们一起度过一生。她守寡以后,曾告诉她的孙辈,说金婚之后马克斯对她好了起来。但这时她已度过了50年的痛苦岁月。小伊丽莎白在成长过程中,时刻感受到母亲婚姻不幸的哀怨,卢多薇卡反复说的一句苦言:“人一旦结婚,孤独也就跟踪而至。”

  《茜茜公主:一位不情愿的皇后》展现出了卢多薇卡的另一面。卢多薇卡年轻时也是个风流美人,可惜是巴伐利亚国王不受重视的女儿,只能嫁给不入流的巴伐利亚公爵马克斯。婚后丈夫广游世界,不理家事,八个子女的一应生活起居都是她负责。在这种负担下,人不变得“俗不可耐”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算不考虑责任,马克斯作为父亲的情感支持作用也十分可疑:

  公爵马克斯并不是一个放弃享乐的人,对待家庭生活他并不十分在意。在每日的时间安排上,只有一点他是十分严格的:中午从不许任何人打搅,包括他的妻子和八个婚生子女。这时,他总是在新宫的一间厅堂里和他十分钟爱的两个婚外女儿共进午餐。

  虽然音乐剧中马克斯的人设已经美化过了,但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剧中他展现出的“自由”也有其不负责任的一面。在那个时代,女儿的婚姻是人生大事,他却完全不管,直接跑路,全丢给卢多薇卡,卢多薇卡还得跟索菲解释,马克斯不来,我很抱歉啦,所以我把茜茜带来啦,不是我家敷衍你,实在是马克斯人太古怪啦……卢多薇卡对索菲谄媚不堪,是虚荣,也是为了给自己的女儿挣个好前途。

  而且,看了几遍音乐剧的录像后,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即使茜茜向往的是父亲的自由,但她爬上秋千不慎摔下之后,照料她的仍然是母亲卢多薇卡。

  “Ist schon gut, Sisi. Du legst dich jetzt erst mal ins Bett. Leonard, schicken Sie nach dem Doktor!(好了,茜茜?你现在要先休息,乖乖呆在床上。莱昂哈德,去请大夫!)”

  这样分析之后,音乐剧里Wie Du一曲就有点奇怪了:茜茜作为子女,不可能不观察到母亲的哀怨和父亲的缺陷。如果我是她的话,比起梦想和父亲一样自由,我更想专心找一个比老爹强百倍的丈夫。但问题来了,我又不是她。也许,她当时还太天真年轻。也许,即使她意识到这些事情,也仍然会唱起Wie Du。

  “Ich wollte mal so sein wie du. ”(我曾多么想能像你那样。)

  “Nun ist es zu spät... Jetzt bin ich aus Stein. Nie werde ich so sein wie du!(只是一切都太迟了……我现在已是铁石心肠。再也不能和你一样!)”

  为何不能再“和你一样”呢?对此我的猜测如下:

  茜茜和父亲的人生目标应该是类似的,但由于境遇的不同,马克斯没有花太大的代价,就得到了他想要的绝大多数东西(游历四方、博览群书、高谈阔论、骑马、看马戏、弹琴、写诗、搞自由主义),也没有导致太多后果(由于他不是王室代表人物,以及卢多薇卡的付出,当马克斯的子女比当茜茜的子女好太多了);而伊丽莎白本以为这一切是天经地义的,却在婚姻中完全失掉了这些东西。为了重新得到这些,她叛离了太多,厌弃了太多,以至于,真的到手的时候,自己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个自己了。

  不幸的是,她的确生在了一个不适合自己的环境,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年代。



    作品集伊丽莎白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