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央视版《三国演义》经典中的经典。

   总评即是:经典。

  分个儿说。

  一经典:音乐。

  杨洪基老师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和毛阿敏《历史的天空》都是上乘歌曲不提。片子里,如刘欢的《这一拜》当时也算脍炙人口了。

央视版《三国演义》

  但还有许多好歌曲,比如宛城之战哀婉悱恻的《淯水歌》,比如吕布得赤兔之后豪迈洒脱的《赤兔歌》,比如诸葛亮出山和归丧的两首歌,比如曹操气度雄浑的《短歌行》,周瑜群英会舞剑做歌,都各尽其妙。妙在许多曲子,比如《短歌行》,都合于古乐,典雅从容。

  二经典:器物衣着。

  央视《水浒》、《红楼梦》、《三国》甚至张纪中版《射雕》,器物俱佳。老三国里的衣服器物,材质甚佳:端庄且不失古朴,甚少中国其他历史剧的穿越感和浮华气。

  直接贴图:

  三经典:文戏。

  老《三国演义》的文戏完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基本能够做到遵守《三国演义》原着,同时另有创造。剧本真通神。

  剧本上,老三国有三个极了不起的细节:

  A 虽然大多数时候不配字幕,但在一些经典句子处,会加字幕。

  B 对大多数过于文言拗口的句子,都加以改编,但又不失古朴。比如:

  《三国演义》原文: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

  韩信

  之良谋乎?

  电视剧版改为:“昔年汉高祖曾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这不是韩信的谋略吗?”

  C 另加细节,补完人物,这真是编剧之神所在了。比如经典新加剧情之一,曹操破冀州后,让陈琳带着骂他的檄文,去祭袁绍。当时曹操的一段对白:

  念!为何不念?当年此文传至许都,我方患头风,卧病在床.此文读过,毛骨悚然,一身冷汗,不觉头风顿愈,才能自引大军20万,进黎阳,拒袁绍.与其决一死战!真乃檄文如箭!......

  此箭一发,却又引得多少壮士尸陈沙场,魂归西天.

  我曹操不受此箭,壮士安能招魂入土,夜枕青山!星光殷殷,其灿如言,不念此文,操安能以血补天哉!

  多漂亮多提神的原创对白!

  总之,能把半文言对白,弄成富有生命力的口语对白,而且让全片保持《三国演义》的风神,太难了。《赤壁》、《新三国》在保持古风方面,都远为不及。

  四经典:演员。

  看过的人都知道,以下人物,不可超越了:

  曹操——鲍国安。真个虽是奸雄,但展大略时令人心折、抖风神时令人倾倒、狼狈时让人大笑,后来的曹操奸、枭雄,魏武那种风流之姿,都演出来了。都被这位孟德倾倒了。

  关羽——陆树铭。这个没啥好说的,只要把之后历代关羽跟他比一比就知道了。

  诸葛亮——唐国强。早期风流挥洒,后期鞠躬尽瘁,都演出来了。尤其妙在早期,没把诸葛亮演成妖道,而是英霸之气、谋略精通。

  其他,虽没到绝顶境界,但都演得极出色,罕有其匹。

  如魏宗万的司马懿:深谋远虑,而不失自嘲的萌。代表戏码:五丈原期间。

  如吴晓东的孙权,扮相最有帝王气,而不失恢弘。代表戏码:甘露寺期间。

  如孙彦军的刘备,尽得刘备之仁,又不失枭雄之姿——尤其是晚年。

  如李靖飞的张飞,娇憨和威猛都出来了。

  如蒋恺的郭嘉,戏份虽少,但尽显曹家“最得曹操之心”的聪慧锐利。

  如张光北的吕布,早年吕布的嚣桀之气,后期——尤其是下邳围城期间——吕布的英雄末路气尽显无疑。

  如洪宇宙的袁绍,把少年袁绍的大气演出来了;后演周瑜,又成功的把心胸狭窄(对诸葛亮)和风流倜傥(群英会)都出来了。

  如高兰村的司马昭,如修宗迪的陈宫,如曹力的鲁肃,如里坡的董卓,个个可圈可点。

  最后,还有美人:

  小乔的何晴:

  陈红的貂蝉。

  等等。

  小结一下。

  老版《三国演义》有其缺点,比如演员更换多人(赵云前后有四人扮演过),比如武戏一般。而且其界面对非《三国演义》爱好者来说,稍微有些艰难——毕竟有许多观众听不懂半文不白的台词——而且,略微有些话剧腔。

  但是:

  在音乐、人物表演、器物材质、对白、忠实原着,尤其是编导们对三国的了解,以及志愿还原《三国演义》那种宏阔端庄的风神方面,这片子独一无二,堪称不朽。其实央视四大名着都有这个共同点:对普通观众而言,略闷,缺热闹;但对粉丝而言,实在是越品越有味,百看不厌,入了辙找了韵的感觉。这就是神韵了。



    作品集三国演义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