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光荣之路》观后感

  29岁的斯坦利.库布里克拍出了这部《光荣之路》。

  他是电影的天才,也是思想的天才。

  如果你倾向于反对战争,或者对战争心存疑惑,那么在这部影片中你可以找到并验证你的答案;

  如果你想了解政治,了解人类如何建立起政治,政治如何攸关性命,那么在这部影片中一样可以获得一些解答,因为战争是政治的结果或延续;

  如果你对人性好奇,相信人性决定一切,那么更可以看这部影片,因为人性通常会在极端的环境下淋漓尽致,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战场更极端的环境吗?

  《光荣之路》恐怕是最具煽动性的反战影片,库布里克是最坚定的反战电影人,他以天才的思想和工作论证战争的虚无。

  钩织严密的逻辑讲述颠扑不破的道理。

  将军米罗为了晋升,甘心投入一场豪赌,将手下几千名士兵的肉身作为赌注要与对面德国人的钢铁防线搏上一搏,搏赢了,加官晋爵,名利双收,搏输了当然会有损失,但不至于成为光杆司令,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他的信条;

  米罗的上司布鲁拉德关心的是战场整体局势,法德两军相持的时间也太长了,不整出点动静来无法应对上面的压力安抚民众的情绪,当然还有新闻媒体的胃口,这个任务就交给米罗吧,这个投机分子,虽说用他以卵击石,拿下德军的“蚁丘”希望渺茫,但输了无非就是几千士兵的伤亡,与提升整个战线的士气,提振信心相比,这点代价应当承受得起,关键的关键,仗我打了,上面不能说我消极,你看,骨头很难啃的,战斗减员的数字摆在那嘛!当然,给米罗画个饼是必要的;

  达克斯上校要执行米罗将军的命令,尽管他知道拿下“蚁丘”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作为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炮声一响他得带头向前冲,自己的身家性命可以置之度外,但自己的士兵在无谓的冲锋陷阵中倒下情感上无法接受,理性上也无法接受,打没有把握的仗,明摆着让我们送死,上面这是想干啥?

  至于其他人,比如普通士兵,他们怎么想的?重要吗?不重要,影响不了全局,不过,如果畏战,怕死,军心涣散,那可不行,需要杀一儆百,规定时间内没有拿下阵地,战役目标没有达到,一定得有人负责。

  谁负责呢?怎么负责?

  于是,大戏开始。

  投入战争是不是人类群体合作的最高形式呢,打仗的代价是死亡,消耗的是生命,如果战争也有经济学,恐怕没有什么比消耗生命成本更高的经济行为,而一般情况下,生命的消耗从不同角度看又是截然不同的,甚至势不两立,指挥战争的将军们可以算账,可以计算以多少的人命换取多大的胜利,但从普通士兵的角度,自己的命只有一条,替代效应为零,没法算账。所以,战争一定不能是经济学,需要政治来主导,需要统一指挥,需要各方面的参与,需要组织,需要层级,需要官僚,更需要树立信念,团结一心,同仇敌忾,需要鼓舞士气。

  所谓士气就是要有人为了战争目标慷慨赴死,什么可以转化为战争目标?相同的信仰,共同的利益,比如为了自由,比如爱国主义。

  本片中,士气出了问题,团结出了问题,根源在于战争的目标发生了偏离:布鲁拉德更多考虑政治的因素,政治是现实的,官僚是必要的,甚至红酒与舞会也是政治必需品;米罗想要晋升,晋升是有效的,还有什么比立功嘉奖加官晋爵更能激励一名职业军人的?米罗是名久经沙场的老将,他脸上长长的疤痕是创作者给我们的暗示,他并不只是一名头脑发热的赌徒,他自己并不怕死,所以他也会要求他的士兵不怕死,他漠视生命是必要的,因为生命只是筹码,战场需要他这样的赌徒存在;

  达克斯要坚守理想主义,他要代表我们旁观者对战争的看法,他理解的战争要有正义的基础,要实现人的价值,要体现人的尊严,探寻意义对他来说比加官晋爵重要,比顾全大局重要,甚至比赢得战争胜利更重要;

  而普通士兵只想要活着。

  错了吗?没有错,都没有错,当一场战争拖的时间越长,各方面的诉求差异越发显现,各种矛盾越积越多,战争整体目标越发偏离,战争越来越无意义。这是由战争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曝露出大规模人类合作的局限性所在。

  29岁的库布里克发现了这个问题,他用近乎完美的论据向我们证明战争本身的虚无。

  虚无的另一面一定是残酷,残酷在曝露人性,人性光辉的一面是牺牲,人性丑陋的一面是制造无谓的牺牲,牺牲为了献祭,如果献祭不再为了信仰,不再为了敬畏,只是为了制造恐惧,陷无辜于绝境,则只会剩下残酷和荒谬,战争的意义必将荡然无存。

  最终要回归到人性的救赎,影片最后一幕可能代表了创作者的希望和看法,也可能是要弥合一下我们受伤的心灵,拯救虚无重拾意义还是要依赖于人类的同理心和共情,或许也只是需要敌方少女哼唱一段歌曲。



    作品集光荣之路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