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中的女性与时代的烙印——《青春之歌》林道静角色分析(2)
2023-07-03 网友提供 作者:TravisTravis 点击:次
二、时代的烙印——被拉扯的欲望 社会对于《青春之歌》的评价,实际上经历了漫长的跌宕历程。“1959年上半年才有系列讨论, 也并非全势攻击而是存有争端, 否定者认为小说存在小资情调过于浓郁, 林道静与“工农”结合不足等等问题”[4]在当时,社会对林道静的批评声并不少见,并且都基本上都指向了林道静的出身问题与恋爱问题。对于1958、1959年的环境而言,文学改编剧本其本身就是一种相对“保险”的方式,正如夏衍所述:“包括我自己改编的电影,都是鲁迅、矛盾(当时他是文化部部长)的作品,这就比较保险了。”[5]相对于原版小说,电影《青春之歌》已经删减了大量的林道静与小资情调相关的恋爱情节,极大地强调她与工农兵相伴的叙述,让影片成为了一部“林道静工农兵成长史”。拍摄过程中, 也曾有人提出“导演把林道静对卢嘉川的感情删去是一种遗憾,损失了人物多方面的色彩”时,林道静的扮演者谢芳一度动摇,而崔嵬明确表示:“为什么非得要找些不健康的情绪,寻找些矛盾和痛苦的感情呢?尤其作为艺术加工,为什么不能把我们的主人公更加理想化呢?”[6] 事实上,当电影在建国十周年之际一炮而红后,杨沫本身也真对林道静这一角色做了一系列的改变,他将林道静的许多行为习惯、话语以及生活场景都对标了电影,并且添加了八万字的林道静在农村的章节。与人们常常认为的杨沫先改稿而后崔嵬拍摄的历史记忆不同,事实上是电影的爆红与大讨论的在场促使了杨沫修改了《青春之歌》的文本。 [1] 侯东晓.“执拗的低音”:20世纪50年代银幕女性形象的异质性表述——以《青春之歌》《柳堡的故事》为中心.电影评介. 2020,(18),28-32 DOI:10.16583/j.cnki.52-1014/j.2020.18.007 [2] 戴锦华.《昨日之岛》.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05.98页. [3] 戴锦华,《雾中风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1.01:38 [4] 王杰.文学叙事与电影叙事的缝合与裂隙——以《青春之歌》电影改编、小说修改为考察中心. 文学评论 2018,(01),212-221 [5] 夏衍.《新的跋涉》,《夏衍十七年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249. [6] 杨沫:《林道静的道路---杂谈电影〈青春之歌〉的改编》.《中国青年》1959年第2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