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名著 >

中国历史青年通读本·第八章 两晋南北朝之文化与社会(2)

东晋之门阀

什么叫做门阀呢?门阀,就是论各人门第的好坏,以区别流品。这种风气,论其远源,还是从封建时代的等级沿袭而来的。在西周以前,自然很为严重。春秋战国以后,封建制度破坏,等级制度,也就渐渐的动摇了。诸侯失其国,卿大夫失其家。在法律上,其地位已与平民一律,然而在社会上,总还是不能平等的。于是乎有“士庶”之别。两汉时代,帝皇将相,都是平民出身,用人也不拘门第,所以贵族在政治上不占势力。曹魏时,尚书陈群,立九品中正之法。在各州置大中正,各郡置中正。令其品评本地的人物,分为九等,而尚书据以选用。立法的本意,是要他批评人物的好坏的。其结果,却只能辨别他家世的贵贱。于是贵族在选举上,就特别占了便宜。加以这时候,五胡乱华,中原人士,都迁徙到南方。一个门第好的人,在其本地方,是大家都知道的,用不着特别标明。换了一处地方,就不然了。当时的著姓,所以一定要标明郡望,如琅邪王氏,博陵崔氏之类,就是为此。因此两种原因,两晋南北朝之世,所谓士庶之别,就看得特别严重。土族和庶族,出身做官,以及在社会上的地位,都迥然不同。不但婚姻不通,甚至起居动作,都不能在一块。这种风气,在隋唐时代,还保存着相当的惰力性,直到五代以后,才全然废除。

国外思想文艺之输入

魏晋南北朝之世,一方面,可以说是中国人用固有的文化,融合异族的时代,在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中国人吸收异民族的文化的时代。这也是两汉以来,对外交通发达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自然要推佛教。佛教当两汉、三国时代,似乎还不过是一种宗教,到晋以后,其哲理方面,就渐渐的受人注意了。中国的学问,是偏重于实用的,讲纯理的比较缺乏。所以佛教的哲理,很受思想界的欢迎。尤其是讲玄学的人,受佛教的影响很大。外国的文学、美术,输入的亦不少。佛经的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字,中国人要翻译他,就得另创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不但用诸翻译,还要影响到中国人自作的文字。印度的绘画、雕刻、建筑,亦随佛教而输入。在中国美术史上,发生很大的影响。次之则是音乐。音乐大部分是从西域输入的。南北朝时代,中国的旧乐,只存于南方。北方所行的,大概是外国输入的音乐。到隋唐时代,则称中国旧有的音乐为清乐,外国输入的为燕乐。清乐日渐衰微,燕乐却颇盛。其影响,也及于中国人的歌辞。唐以后的词,其调子,就有许多是从燕乐中来的。

【小结】

(一)汉后为什么不设宰相?

(二)州与郡的分别怎样?

(三)民兵之制怎样?

(四)光武废都尉,影响于民兵怎样?

(五)《晋律》的价值如何?

(六)清谈为什么能误国?

(七)门阀起于何时?重于何时?

(八)国外文字美术,在何时输入?他的影响如何?

* * *

【注释】

[1] 见其所著《封建论》。

[2] 说见《困学纪闻》。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