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名著 >

三辅黄图·卷之一(8)

余二人,魏明帝欲徙诣洛阳清明门里,载至霸城,重不可致,便留之。

直按:《水经注·渭水》云:“魏明帝景初元年,徒长安金狄,重不可致,因留霸城南。”又《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正义》引《关中记》云:“董卓坏铜人,余二枚徒清门里,魏明帝欲将诣洛,载到霸城,重不可致。后石季龙徙之邺,苻坚又徙入长安而销之。”(《文选·西征赋》李善注引《关中记》,亦与《正义》相同。)又《后汉书·方术蓟子训传》“后人复于长安东霸城见之,与一老公共摩翠铜人”云云,则又为铜人留于霸城之证。

章怀注引《水经注》,铜人为魏文帝黄初元年所徙,与今本《水经注》不同。实则为魏明帝景初元年所徙,其事亦见于《魏志·明帝纪》裴骃所引《魏略》。章怀所据之《水经注》,盖唐初另一本也。

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十余里。表南山之颠以为阙,络樊川以为池。

直按:《水经注·渭水》云:阿房宫,“亦名阿城”。《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正义》引《括地志》云:“泰阿房宫亦曰阿城,在雍州长安县西北一十四里。”按:宫在上林苑中;雍州郭城西南面,即阿房宫城东面也。”又《长安志》云:“秦阿房宫一名阿城,在长安县西二十里(《元和郡县图志》作‘县西北十四里’,与《括地志》同)。西北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周五里一百四十步,崇八尺,上阔四尺五寸,下阔一丈五尺,今悉为民田。”

又按:阿房宫遗址,现今在西安三桥镇南,阿房村,古城村、朐家庄一带。

作阿房前殿,东西五十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建五丈旗。

直按:本段用《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文。《水经注·渭水》引《关中记》曰:“阿房殿在长安西南二十里,殿东西千步,南北三百步,庭中受十万人。”《汉书·贾山传》作东西五里,南北千步。《史记·正义》引《三辅旧事》,作“东西三里,南北五百步,庭中可受万人”。《博物志》卷六《地理考》作“殿东西千步,南北千步,上可以坐万人。”

以木兰为梁,以磁石为门。磁石门,乃阿房北阙门也。门在阿房前,悉以磁石为之,故专其目,令四夷朝者,有隐甲怀刃,入门而胁止.以示神。亦曰却胡门。

直按:《文选》潘岳《西征赋》李善注引《三辅黄图》云:“阿房前殿以木兰为梁,磁石为门,怀刃者止之。”较今本多末一句。《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正义》引《三辅旧事》云,“以磁石为门.阿房言之北阙门也。”

又按:原注文用《水经注·渭水》“又东北与镐水合磁石门”条。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