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骨丹心(第十六回 倾国倾城难与遇 乐山乐水易忘归)(7)
时间:2023-06-20 作者:梁羽生 点击:次
金逐流游赏了一会,从关城西去,不远处有一座石台叫做”云台”,全部用汉白玉砌成,刻有四大天王像,浮雕精英,神情威猛。四大无王的像间,刻着梵、藏、西夏、蒙、汉五种文字的佛经。“台顶”上还有“曼陀罗花”的浮雕,其中有无数具体而微的佛像。 这座“云台”是中国著名的一个佛教建筑,对佛典和古代文字的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但金逐流对佛学乃是个门外汉,只是欣赏了一会那些巧夺天工的浮雕,对上面所刻的佛经却是毫无兴趣。看了一会,也就走了。 一路走去,总过了“五郎像”“六郎影”“穆桂英点将台”等处名胜。这一连串名胜都是北末抗辽名将杨家将的“遗迹”,其实说是“遗迹”,毋于说是民间附会的传说,例如“穆挂英点将台”不过是一块大石头,穆桂英当年是否曾经在这块石头上点过将,谁也不知道。甚至有没有穆桂英此人,在史书上也还找不到确证。恐怕多半是虚构出来的人物。不过,金逐流游了这几处“名胜”,心中却是甚有感触:“传说也好,附会也好,这总是代表了民间对抗敌英雄的景仰。”在“穆桂英点将台”下,不禁思潮起伏,低回良久。 忽听得铮铮琮琮之声,忽高忽低,若隐若现。金逐流知道附近有个“弹琴峡”,是由于水流音响清脆如琴音得名。金逐流心想:“果然真像琴声。”也不怎样留心去听。 过了“穆桂英点将台”,到了八达岭的高处,只见在一处悬崖上凿了“天险”二字,山势极为险峻,万里长城就在山隘处爬过。金逐流上了城墙,纵目远跳,只见山峰重叠,一望无尽,居庸关屹立北方,万里长城有如一条看不见首尾的长蛇在翻山越岭,关外莽莽平原似是与天边的白云相接。金逐流披襟当风,豪情勃发,顿觉天地之大与个人之小! 暮听得琴声又起,金逐流吃了一惊,这次他听得清楚了,原来是真的有人弹琴,并不是水流音响。 金逐流心道:“是谁人在万里长城之上弹琴?想来不是高人就是雅士的了。有缘相会,倒是不妨去与他结交结交。”于是寻声觅迹,在城墙上一路走去,走到近处一看,不禁大感意外。 在金逐流的想象中,以为这个弹琴的高人应该是个有三络长须的隐土,谁知却是一个年纪和他差不多的年轻人,至多不过比他大三两岁而已。 金逐流向他走去,这年轻人似是视而不见,专心注意的只是弹琴。 金逐流的母亲谷之华是吕四娘最得意的弟子,吕四娘则是明末清初大侠吕留良的女儿。因此谷之华不但得了吕四娘剑术的衣钵真传,琴棋诗画亦是无所不能,金逐流幼承家学,对古琴一道,虽骤未有母亲的造诣,却也是妙解音律。 此时,这年轻人正在弹奏楚辞九歌中“湘君”的一节:“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州?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这是一对在恋爱中的男女对话,女的在问:“你有什么心事犹豫不前?为了谁把小舟搁浅在州中呢?”男的在答:“还不是为了你吗?为了你妙丽的容颜,我乘坐走得很快的桂舟来追赶你,见了你我就不想走了。“要眇”是形容容貌妙丽,“宜腹”则足妆扮得恰到好处的意思。金逐流听了这节琴声,眼前不禁浮现史红英那“要眇宜修”的婷婷俏影,忍不住按拍低和。 琴音一变,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弹的仍是楚辞,不过改为了“离骚”中的一书:“……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不吾与。朝搴陛之木兰兮,夕揽州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危”是“彼在身上”的意思。“江离”是一种香草名,又名藤芜。“辟在”是长在幽隐地方的香草,“纫”是“用线穿上”。“塞”是“拔取”。“毗”是“小山”。“宿莽”是一种能够耐寒在冬天生长的野草。这一节“离骚”把孤臣孽子之心寄托于美人香草,慨时光之易逝,叹美人之迟暮。 金逐流反复吟哦最后四句:“日月忽其不淹兮,春勾秋其代序。惟革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禁又想起了史红英来,“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与她相见?”即使是她老了,方得重逢,她在我的眼中也还是美人的。”“我所忧虑的只是一事无成的‘迟暮’之感,若只是‘美人迟暮’,那又算得了什么?” 虽然金逐流心中的感情和这人所弹的离骚并不一样,但这人弹得实在太好了,金逐流竟也在不知不觉之间受他感动,但觉悲从中来,难以断绝,潸然泪下。不知不觉间已是走到这少年的身边。少年此时方才好似发觉了金逐流的存在,但也只不过看了他一眼,依然继续弹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