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坠楼死亡的剖析:凿空的核

  特里叶上一次也是第一次入围主竞赛是2019年的前作《西比勒》,影片讲述一位女性心理咨询师西比勒罔顾朋友的反对决定暂停心理咨询工作转而重新投身写作的故事,而她新小说的灵感恰恰来自其最后一位客人玛格特,一个深陷情感纠葛无法自拔的年轻女演员,在两人的接触过程中,玛格特的此刻不断侵入西比勒的彼刻从而在后者内心形成越来越难以回避的回响,而在创作焦虑和更多复杂力量的驭驶下,西比勒无法阻止自己在虚构,过去以及现实间愈来愈复杂的诸多叠映中终于越陷越深。

坠楼死亡的剖析:凿空的核

  但这部前作在彼时的反响并不乐观,不仅在主竞赛颗粒无收,在影迷中的评价也不温不火最后以两极分化告终,而这与本次《坠楼》自首映来便斩获场刊高分和几乎清一色的观众好评显然恰恰相反。当我们比较两部作品而试着弄清个中原由时,会发现两者间的割裂也许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大。一方面,诚然,西比勒中汹涌的欲望异动和波动无常以致要流于过度戏剧化的人物关系都令这部前作与《坠楼》贯穿始终的冷酷分析和生气殆尽的中年婚姻截然区分;可另一方面,虚构与现实的角力以及不断被召回的过往残片,都令两部作品紧密地连接在一起。那么,在掌控力等诸多技法的客观成长外,真正另《坠楼》一跃登顶金棕榈的究竟是什么呢?

  影片整体其实可看为“刑侦”和“庭审”这两大经典电影类型的结合,但最终又分别对两者都进行了各自意义上的重解和超越。本片的原法文片名Anatomie d’une chute也许能给我们的理解更多指引。用来代指“坠楼”的名词chute在原本的语境中其实具有更丰富的广沿,它在中性地描绘着“坠落”这一实质性的物理动作同时,也完全可贴切地适用于一切对具有突然性下行现象的描述,置于其前的不定冠词une显然也强调了它的随机性和非特指,而anatomie则相反,本意会更贴近医学领域的专有,用来表示“解刨”这一医学行为。两个名词和它们的并置方式最终分别概括了本片的主题和方法,而它们都在影片中被几乎苛刻地执行了,这也正是这部金棕榈作品根本的运动方式:特里叶通过竭尽特效摄影,VR重建,现场排演,庭审录音,证词博弈等一切可能性手段对单一“实证”(它具有和遭解刨的身体一样的物质性)进行了彻底刨析,而这一切偏偏恰是为了抵达一种反刨析,也就是说她意在勾勒的其实是一个非实质的地带,它正是游走在亲密和法庭,虚构和事实,而后艺术和生活间的,就像我们还记得片中那刻的宣言,它只留下chaos(混乱)。

  这也恰恰是本片剧作的真正魅力所在,因为它的渐进是否定式的,它的张力不像传统悬疑片一样建立在一种“藏”与“露”的逻辑上,它不关于一片缺失的拼图,没有一个早已伏伺的真相要靠更多线索的补充来交由观众确认,正像影片的第一场戏本身就已是周全的展演,特里叶在这里极尽客观地放进了原有的一切:它既包括事实的局限(第三者的缺席)也包括了事实的暧昧(嘈杂歧义的音乐),在影片后续漫长的庭审程序里,我们才得以和音乐本身的loop一样一面以繁复的手段反复地重回同一现场而一面也同样地一无所获,因为法庭错要追寻的真相抑或正义在生活的混沌维度中本便是非实质的,不在的,它寄居在物质性围剿的失利里,盲眼的男孩儿看不见,语音备忘录的话筒也没能录下,而导演的摄影机呢,只摄下了确凿的第一幕。于是,正是也只有同时在这否定的增生和枯竭里,最确切的证词(也至此是非证词)才可能脆弱地浮现。可以说,特里叶在这部杰作中所找到的,令她能在保留前作议题的复杂性的同时,冷冽凝练地完成表达的,正是这珍贵的矛盾律。

  所以在高密度的辩驳和话语权争夺的战场中,表面的战斗姿态下,她最终给出的并不是一个战士,而是一个被迫战斗的疲累的形象,桑德拉的胜诉中也许并不存在胜利可言,她所面对的真正指控也并不来自谋杀,而是事实和力量的逻辑对爱与歧义乃至生活本身的***。



    作品集坠楼死亡的剖析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