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十一(3)
时间:2023-05-18 作者:赵尔巽 点击:次
二十八年,上命勘天津等处积水,责观承玩误,下部议夺官,命宽之。御史吉梦熊、朱续经交章劾观承,上谕曰:“观承在直久,存息事宁人之见。前以天津等处积水未消,予以惩儆,而言者动以为归过之地。直隶事务殷繁,又值灾歉,措置不无竭蹶。言易行难,持论者易地以处,恐未必能如观承之勉力支持也。”三十年,上南巡,赐诗。三十三年,病疟,遣医诊视。八月,卒,赐祭葬,谥恪敏。御制怀旧诗,入五督臣中。子维甸,自有传。
富明安,富察氏,满洲镶红旗人。初授笔帖式。累迁户部郎中。乾隆十一年,授广东惠潮嘉道,历广东高廉、粮驿,广西苍梧诸道,福建、广西按察使。二十六年,迁江西布政使。请以南昌同知、通判二员定一员为满缺,专司翻译清文。上以江西无驻防满洲兵,不允。二十八年,命往巴里坤办事。三十二年,广东巡抚明山劾富明安官粮驿道浮收仓米,夺官,逮京师鞫治。事白,复官,命署山西布政使。三十三年,护巡抚。劾雁平道时廷霭纵仆扰民,坐夺官。
擢山东巡抚。疏言:“高密百脉湖受五龙河、胶河诸水,夏秋常苦泛溢。请濬引河,引胶河北入胶、莱运河,涸出新地得四百馀顷。”上嘉之。太仆寺少卿范宜宾奏请裁减东省闭坝后驿夫工食,富明安疏言:“水驿夫役终岁在驿,闭坝多在十一月,开坝有早至正月者,中间相距两月馀,而铜、铅诸船守冻,尚须守护。节省无多,窒碍转甚,非政体所宜。”从之。
三十五年,疏言:“小清河行章丘、邹平、长山、新城、高苑、博兴、乐安七县六百馀里。源出章丘,东至新城、高苑间分支,北为支脉沟;又东至博兴分支,南为豫备河。至乐安入淄水归海。比年湖泊淤塞,春夏水涨,民田常被其害。现就乐安境内挑淤培堤,并疏濬南、北支渠,使支幹通流,建瓴而下。博兴、乐安可复膏腴。章丘、邹平、长山、新城、高苑诸县附近湖泊涸出,有益於民。民咸原出力兴工,毋庸动帑。”谕曰:“有利於民,事在应为,但不可滋弊耳。”
三十六年,又奏:“济宁西北当运河西岸,受上游曹州境内诸水。以运河势高,不能泄水入运,遂至间段停积。饬濬旧有五渠,使南汇昭阳湖,并同时修治沂水、涑水、墨河、响水诸渠二十馀处,及运河东岸徒骇、马颊诸河,泄涨水入海。”上以“知勤民之本”嘉之。三十八年,授闽浙总督,调湖广。三十九年,京山民严金龙父子为乱,捕得置诸法。卒,赠太子太保,谥恭恪。
周元理,字秉中,浙江仁和人。乾隆三年举人。十一年,以知县拣发直隶,补蠡县。调清苑。以总督方观承荐,擢广东万州知州,改霸州。以修城未竣,留清苑。会有部胥持伪劄驰传者,察其奸,诘问具服,事上闻,上才之。调易州,擢宣化知府。母忧归。上屡出巡幸,畿辅当其冲,宫馆、驿传、车马、刍牧诸役,主办非其人,往往为民厉,奏起元理董其事。服阕,补广平,调天津,又调保定。擢清河道,迁按察使,再迁布政使。三十六年,命从尚书裘曰修、总督杨廷璋勘青县、沧州减河。用元理议,请撤闸改用滚水坝,并定每岁测量疏濬,从之。旋授山东巡抚。奏:“小清河发源章丘长白山,至乐安溜河门入海。章丘至博兴,有浒山、清河诸泊为纳水之区。请先将二泊濬深开广,遇水发时,有所停蓄,然后听其入河分注归海。并於每年农隙,疏濬下游各河。”未半载,擢直隶总督。
三十七年,疏言:“直隶雨多河涨,行潦无归,行旅多滞。民间堤埝冲决,田庐受患。请用以工作赈例,勘修冲途诸州县叠道,并濬良乡茨尾雅河,新城、雄县卢僧河;修新城、清河、雄、任丘、献诸县堤埝。”上遣尚书裘曰修按行直隶河工,元理与合疏言:“直隶诸水,千支万派。总由三汊河为入海之道,全资西岸叠道,置桥穿运,而东汇入海河。出口西岸旧有桥十一,今拟添建桥九,俾无壅遏,上游不至受害。格淀堤自当城以下改为叠道,酌添涵洞,使行水畅顺。子牙河下游澄清,不使清河受淤。”诏如所请。雄县民诉知县胡锡瑛私鬻仓穀,上遣曰修及侍郎英廉按治得实,论罪。上谕曰:“直隶治赈,周元理奏言有司料理妥实。今有雄县事,所称妥实者安在?”下吏议,夺官,命留任。三十八年,加太子少保。
三十九年八月,山东寿张民王伦为乱,破寿张、堂邑、阳穀,犯东昌及临清,夺粮艘为浮桥,欲渡运河。上以畿南地相接,敕守要害。元理驰至故城,令布政使杨景素、总兵万朝兴、副将玛尔清阿以兵千二百驻临清西岸遏其冲。大学士舒赫德率禁旅讨贼,贼渡西岸犯我师,玛尔清阿击败之。贼溃复合,又为我师所败,进夺浮桥。贼退保临清旧城,元理令朝兴督兵助攻,伦自焚死,乱旋定。寻与侍郎兼顺天府尹蒋赐棨勘八旗在官荒地,请招佃承垦,八年后起租;沮洳庳下之区,并为开沟泄水;下部议行。四十年,元理年七十,召至京,御书榜赐之。四十一年,与学政罗源汉请热河增建学校。四十三年,上命改热河为承德府,令元理寿画。疏请改设州一县五,增置官吏如制。并请开附近潘家口汛煤窑。四十四年,坐井陉知县周尚亲勒派累民,民上诉,元理请罪民。上命尚书福隆安按治,责元理袒护,夺官,予三品衔,令修正定隆兴寺自赎。寻授左副都御史,仍署直隶总督。四十五年,迁兵部左侍郎,擢工部尚书。四十六年,引疾归。四十七年,卒。令江苏布政使致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