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人会喜欢电影《长沙夜生活》吗?游走在虚幻与现实间的一丝人情温暖(2)
2023-05-03 网友提供 作者:一只咸岛 点击:次
影视艺术必然经过加工与修饰,放大与美化。这本是常态,但总觉得电影在城市设定上的改动有些刻意,有些迎合。因此这些细节上的出戏让我的观感略有下降,感受到了电影更多“悬浮”的一面,或者说感受到了导演更多的外来者视角。 但整个电影结束,我发现我还是喜欢《长沙夜生活》这部电影的。我本以为我的本地人视角会加剧我的挑剔,会厌烦近几年愈演愈热的对长沙的“网红”宣传。但结果竟然是,比起来自对单纯一部电影的挑剔与批评,我更想鼓励这样的创作,更想支持一下带有长沙元素的当代文化。 毕竟这应该也是头一次,长沙话大量地出现在影视作品里——这种当今连长沙人都很少说,老一辈地道的长沙词汇已大量流失,正在被遗忘的方言——单单这一点就已经觉得难能可贵。 我不知道外地观众会怎样看待《长沙夜生活》这部电影,无论是喜爱或讨厌,无论觉得是不是烂片。但至少我们有了这样一部与外界沟通的影视作品,对于十几年前还存在着强烈排他性、天天嘴边挂着“乡里别”的长沙,今天的长沙的确今非昔比,充满了包容向上的活力。 尽管随着长沙网红城市的“旅游热”,长沙人常常会抱怨“去哪里都人挤人,吃什么饭都要排队”。但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这一定是好的趋势。长沙挺小的,比起同类南方省会真的巴掌大,许多事业的发展都还刚刚起步。但如果要比喻,长沙更像是仍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它还有未来,未来不可控,但也充满了生机与可能性。 欢迎大家来长沙。也希望未来有更多质量更好的,关于“长沙”的影视作品出现。而至于《长沙夜生活》,如果观众们能在影片里感受到那么一点点游走在虚幻与现实间的一丝人情温暖,那我觉得它就是成功的。欢迎大家去看。 而后续电影主要涉及的地点,如长沙十二时辰书店、湘江一桥、文和友、贺龙体育馆的摩天轮、岳麓山爱晚亭、橘子洲头、五一广场、太平街……这些毫无例外都是景点,甚至是近几年新造出的人工产物。影片在概念上强调烟火气与人情味,但取景却缺乏长沙人真实的日常场景,这种冲突上的不可协调充斥在电影里,因而造成了电影止不住的“悬浮”。 与取景局限同类并行的还有对长沙夜生活的夸大与美化。如摩天轮与湘江边一排写字楼的灯光到了夜晚10-11点左右都会关闭,因此当景为为与何西西凌晨夜游时仍展现出灯火通明的长沙让我有些出戏;如长沙十二时辰书店去年一段时间内入场都要收门票或者消费,根本不是电影里那样较为自由的书香场所;如形容长沙米粉是“长沙人的一天是由米粉开始,再由米粉结束”,但长沙人夜宵几乎不吃米粉;如丽姐大排档的选址在药王街的笨萝卜浏阳蒸菜馆(大概),而比起现实,电影中的大排档带有明显的乌托邦意味,是人们放松享乐倾诉故事获得温暖的象征之地,经过了较强的艺术加工。 影视艺术必然经过加工与修饰,放大与美化。这本是常态,但总觉得电影在城市设定上的改动有些刻意,有些迎合。因此这些细节上的出戏让我的观感略有下降,感受到了电影更多“悬浮”的一面,或者说感受到了导演更多的外来者视角。 但整个电影结束,我发现我还是喜欢《长沙夜生活》这部电影的。我本以为我的本地人视角会加剧我的挑剔,会厌烦近几年愈演愈热的对长沙的“网红”宣传。但结果竟然是,比起来自对单纯一部电影的挑剔与批评,我更想鼓励这样的创作,更想支持一下带有长沙元素的当代文化。 毕竟这应该也是头一次,长沙话大量地出现在影视作品里——这种当今连长沙人都很少说,老一辈地道的长沙词汇已大量流失,正在被遗忘的方言——单单这一点就已经觉得难能可贵。 我不知道外地观众会怎样看待《长沙夜生活》这部电影,无论是喜爱或讨厌,无论觉得是不是烂片。但至少我们有了这样一部与外界沟通的影视作品,对于十几年前还存在着强烈排他性、天天嘴边挂着“乡里别”的长沙,今天的长沙的确今非昔比,充满了包容向上的活力。 尽管随着长沙网红城市的“旅游热”,长沙人常常会抱怨“去哪里都人挤人,吃什么饭都要排队”。但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这一定是好的趋势。长沙挺小的,比起同类南方省会真的巴掌大,许多事业的发展都还刚刚起步。但如果要比喻,长沙更像是仍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它还有未来,未来不可控,但也充满了生机与可能性。 欢迎大家来长沙。也希望未来有更多质量更好的,关于“长沙”的影视作品出现。而至于《长沙夜生活》,如果观众们能在影片里感受到那么一点点游走在虚幻与现实间的一丝人情温暖,那我觉得它就是成功的。欢迎大家去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