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东升(第一章)(3)
时间:2023-04-16 作者:萧逸 点击:次
大学士李东阳、王博跪请不准,再请为刘瑾挡了驾。当廷传刑,押潘照赴午门,即刻执行。 一片金风,飘下了桐叶几许。 时令深秋,殿檐下,乍见燕子似裁衣…… 一溜子校尉吆喝声中,潘侍郎直押午门,出御道东侧,那一片青石板地,便是行刑的地头。 在八名锦衣卫左右押赴之下,潘侍郎两腕紧缚,每过一扉,身后的黑漆铁门即行关闭,发出震耳的碰击声,惊飞起一天的鸽子,在天上打转。 这般廷杖却不曾吓着了潘照。 他虽是进士出身,却久战沙场,干过宣化镇的总兵,也曾陪同前兵部尚书刘大夏治过黄河,为朝廷立过大功,忠心耿耿,此心可对天日,不期今日却落得了如此下场。 仰视白云,发出了幽幽一声叹息。 久病新愈的身子,显得单薄了些,尤其是那张脸,白中透青。额面天庭,一片乌黑,显然正是大难当头了。 “刑不上大夫”自古皆然。 今天的情形可就不同。 始作俑者,当属本朝开国太祖皇帝,此后也就屡见不鲜,那时候的廷杖,充其量只是一种羞辱,隔衣垫毡,受责之人并无人身伤害,哪里像今日情形,一场廷杖下来,能活着不死的倒成了“幸数”。 潘侍郎这一霎才觉着了后悔,后悔没有早听李老相阁的一番忠告,如今可是什么都完了。 占地不大的那一片青石板地、天井院子,就是行刑的地方了。 三面高墙,一方箭道。 此时此刻,箭道两侧,锦衣卫两列站立,衣红裙、襞衣,各人怀中抱着一根红通通的枣木“鸭嘴杖”,少顷行刑,料必是这些家伙。 潘照远远站住,身边人嘱咐他暂时在一只石鼓上坐下。 “大人好生歇着,还有会子好耽搁。” 说话的廷卫,紫黑脸膛,四十开外的年岁,边说边叹息,往前蹭了一步,小声道: “大人不认识我了?小人早先在兵部当差,听候过大人的差遣,就是那两年治河时候,也没离大人左右。” “哦……” “小人姓张……张铁柱。” “啊,你是铁柱子?” 一惊又喜,恍若身在梦中。 “对了,小人就是铁柱子。” 张铁柱叹了一声,指着身边另一个廷卫道:“这是小人的好友黄明,早先也在兵部当差,我二人对大人的处事为人都着实敬佩,大人不必顾忌,可以放心说话。” 黄明左右打量一眼,支使着另外四人,大声道:“过去,到前面站着去!” 四校尉应了一声,走向前边槐树下站住。 如此一来,说话可就方便多了。 张铁柱咳了一声:“我二人如今在西厂当差,只管护卫押解宫廷中事,打人的事例由东厂负责。早先就听说那个姓焦的(指焦芳,时任户部尚书)与大人不对付,却不知道大人也得罪了这个活阎王,今天情形,看来对大人不利,回头对答,大人千万要小心仔细,免得吃眼前亏……” 几句话说得潘照热泪滂沱直下。 “铁柱子,这朝廷中事如今不要再谈了……回头廷杖却赖你暗里打点关照才好……” “来不及了……” 张铁柱苦笑道:“事情太快……眼前情形,大人也看见了,打人的事是东厂负责,那边虽有几个朋友……眼前不是说话的时候……” 黄明凑前道:“有话快说,时候到了。” 潘照看了一眼,站起来叹息道:“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回头如有不测,夫人那边……” “这个小人晓的!”张铁柱道:“大人担待!” 昂首前视,便不再说话。 一行脚步声,踏进眼前,敢情是有人来了。 廷杖 来者七人。 清一色滚红蓝缎子官衣,黑纱长帽,斜挎腰刀——是“东厂”锦衣卫士的穿戴打扮。 由一个隶属“内厂”的高瘦太监前头带领,直趋而前,一直来到面前站定。 “潘大人请吧!就别叫咱们费事了。” 两句话出口,往边上一站,这个太监勾了一下右手袖子:“带住——” 六名东厂卫士,一边三个往潘照身边一站。 “潘大人,”高瘦太监一脸轻浮地笑着道:“横竖就是这么回事,您是带过兵的,吓不着您,千岁爷可是来啦,请吧!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