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息全宇宙:如果伊芙琳是佛教徒
2023-03-19 网友提供 作者:神经发条 点击:次
无剧透,纯观影后对虚无的思考。 导演关家永是确诊的ADHD患者,ADHDer很容易成为走向虚无的loser,如果你的原生家庭比剧里的糟糕得多,更难感知到爱(比如鹿道森),那恭喜你小倒霉蛋,你会离主流社会越来越远。
远,有两种远法,一种是走向虚无,一种,是进庙敲钟…… “nothing matters” “把时间拉长,好与坏就没有区别” 这种虚无感,跟joy的善良一样,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为你的条件和所处环境很“弱”,或者叫适环境而生。(就姑且叫它弱吧,为了与强相对,好表达。) 佛学的观点不同于虚无,两者看似很像,实则迥异。 虚无是架构在主流思想之上的,是自我对渺小的认知与主流思想的比较所形成的。 佛,是无主流、无界限的,没有比较,不关乎爱与黑暗,是与具体相对的,一般思想。说人话就是虚无狭隘,佛学视野宏大。你不满而自暴自弃是虚无;承认自己的弱,知道自己的位置,并无差别的看待强者,洞察到因缘和合、缘起性空的奥秘,那就有点佛的味道了。 如果伊芙琳是佛教徒,她就不会再忍受生活的琐碎,因为生活没有琐碎,无需忍受;她也不会对平行时空的自己有什么向往,因为佛家看来,平行时空是一种无聊的意淫,混得好了,很爽,混得不好,很糟,这是凡人思想,是人的自然而然的感受;满足欲望,与克制欲望,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你想体验多种人生,也不过是贪欲罢了,不甘罢了,这一切都没能跳脱出主流对你的影响——了解佛学的,比如破相的概念、空的概念,会理解的准确一些。 咱们这些小老百姓里,如果你很强,去信仰马克思,如果你很弱,“马克思”令你痛苦,不妨了解下佛学,如果又弱又不甘,那的确容易走向虚无。有的鸟通过受教育,能逃离一座大山,其实大部分鸟是在努力飞越的途中被撞死。走向虚无,很能理解。 如果你深陷虚无之中,没有像伊芙琳这样瞬间醒悟的母亲,不妨把佛学思想拽过来用用。佛学其实不是用的,它不好用,只是我们凡人通过它,换个视角看问题,会很不一样,自己救自己罢。 莫言《生死疲劳》中有句题记可作总结: 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