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第七部 重现的时光 (第5节))(7)
时间:2023-03-07 作者:马塞尔·普鲁斯特 点击:次
民众艺术的概念和爱国艺术的概念一样,即使不曾有过危害,也让我感到它滑稽可笑。如果是为了使它能为民众所接受而牺牲形式上的“适于有闲者”的精雕细琢,那就错了。我和上流社会的人们交往颇多,我知道他们才是十足的无知无识,而不是电气工人。就此而言,所谓的民众艺术在形式方面倒象是去为赛马俱乐部的成员们服务,而不是给总工会会员们的。至于内容,老百性觉得通俗小说挺无聊,就象孩子们对专为他们写的书感到厌倦。人们在阅读中寻求脱离自己的处境,工人渴望了解王公贵族们怎样生活,王公贵族对工人的情况也有同样的好奇心。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巴雷斯先生就曾说过,艺术家(提香型的)首先应该为祖国的荣誉服务。可是他只有成为艺术家才能为祖国的荣誉服务,也就是说在他研究那些法则、进行那些探索和作出与科学发明同样精妙的发现的时候,除了在他面前的真理他绝不能想到别的事物——即使是祖国也不行。不要仿效那些革命党,他们出于“公民责任感”,即便不能说摧毁,也是在蔑视华托和拉都的作品,而这两位画家为法国带来的荣誉胜过所有大革命中的人物。温柔多情的人如果能选择的话,他大概不会选择解剖。这不是他正直的心灵之所愿,他的愿望十分博大,正是这种愿望使肖德洛-德-拉克洛写出了《危险的关系》;这也不是他对大小资产者的兴趣,使福楼拜选定《包法利夫人》和《情感教育》的主题的那种兴趣。有人说,一个赶得匆忙的时代,它的艺术的寿命也长不了,好象战前预言这仗打不长久的人们。因此铁路将结束静观,缅怀驿车时代也是枉然,然而汽车担负起驿车的职司,重又把游客载至被废弃的教堂。 那时,生活呈现的一幅图象实际上给我们带来多种不同的感觉。例如,在一部已经读过的书的封面上、标题字母之间,视觉编织进了很久以前某个夏夜的皓月流光。早晨牛奶咖啡的味道使我们产生那种对大好天气的朦胧希望,从前,当我们用凝脂般打着邹褶的白瓷碗喝牛奶咖啡的时候,盈实的白昼还完好无缺,当时这种朦胧的希望曾有那么多次在晨曦明确的不可预料中向我们绽开笑靥。一个小时并不只是一个小时,它是一只玉瓶金尊,装满芳香、声音、各种各样的计划和雨雪阴晴,被我们称作现实的东西正是同时围绕着我们的那些感觉和回忆间的某种关系——一个普通的电影式影象便能摧毁的关系,电影影象自称不超越真实,实际上它正因此而离真实更远——作家应重新发现的唯一关系,他应用它把那两个词语永远地串连在自己的句子里。我们可以让出现在被描写地点的各个事物没完没了地相互连接在一篇描写中,只是在作家取出两个不同的东西,明确提出它们的关系,类似科学界因果法则的唯一的艺术世界里的那个关系,并把它们摄入优美的文笔所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中,只是在这个时候才开始有真实的存在。它甚至象生活一样,在用两种感觉所共有的性质进行对照中,把这两种感觉汇合起来,用一个隐喻使它们摆脱时间的种种偶然,以引出它们共同的本质。就这个观点而言,自然并没有把我放上艺术的道路,它本身不就是艺术的开始吗?它往往要我在另一事物中才让我认识到某事物的美,在贡布雷的钟声中才让我认识它的中午,在我们的水暖设备的嗝儿声中才让我认识东锡埃尔的早晨。这种比较关系可能不那么有趣,事物可能平庸无奇,文笔可能拙劣,然而,只要没有它,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然而还不止于此。如果现实便是这种经验的残屑,对谁都差不多是一样的,就象当我们说:一种坏天气、一场战争、一个汽车站、一家灯火辉煌的餐馆、一座鲜花盛开的花园的时候,谁都知道我们所指的是什么;如果现实就是这个,那么,无疑,有这些事物的某种电影胶卷也就足够了,而离开了一般主题的“文笔”,“文学”也便成了人为的附加部分。但是,这真的就是现实吗?如果我在某事物给我们留下一定印象的时候力图弄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例如那天走过维福纳桥,一朵白云投在水波上的阴影使我高兴地跳着叫道“见它的鬼!”;又如我听着贝戈特说某句话,我印象中所见的,“实在奇妙”这句话并不与他特别适合;或如为某个恶劣行为激怒的布洛克竟说出与俗不可耐的意外事件大相径庭的言语:“让他们这么做吧,我觉得这毕竟异异异异想天开”;或如盖尔芒特家的盛情款待使我受宠若惊,而且他家的酒已使我喝得微带醉意,在离开他们的时候我禁不住独自低语道:“这些人真算得上礼贤下士,能同他们一起过一辈子定是很愉快的”;那么,我发现这部最重要的书,真正独一无二的书,就通常意义而言,一位大作家并不需要杜撰,既然它已经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他只要把它转译出来。作家的职责和使命也就是笔译者的职责和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