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空花【太平记观后感】
2023-03-04 网友提供 作者:時雨弾正 点击:次
1、 足利尊氏在京都遇到一个美丽的男人后醍醐帝,第一次在精神上高潮了,然后遇到一个美丽的女人藤夜叉(越前局),第一次在肉体上高潮了,因而他既追求神性的超脱的东西以及认为应该为了美而献身,又不能忘记生活的肉体的欢乐因而也思念藤夜叉。然而他当时并不是精神上“自由”的,他要面临的东西有很多。
然而,给他精神高潮的后醍醐帝慢慢显现出俗人的本质,给他肉体高潮的藤夜叉因而被他当作仅存的希望,然而藤夜叉像露水一样死去了。这是一场梦幻空花。精神上给他高潮的后醍醐帝没有永远保持初见时那惊鸿一瞥的美丽高贵,肉体上给他高潮的藤夜叉没有长久地活下去。精神与肉体的至美都是空幻的。 如果是一个钝感的,完全注重于现实的“俗人”,或许能逃过幻灭,然而足利尊氏并不是这样的人,所以最后他选择与澄明美丽的已死者幻影在一起 。 2、 太平记里面探讨过的几个问题: 如果我以某事物为神,那么某事物就能成为神吗? 神是否明白自己是神?对于神来说,“神”与“我”,哪个更优先? 将为神者,不可为王,为什么? 神应当是至美的吗? 王的位置与神的位置问题。 苦修与殉道的意义。 神像的意义是什么? 3、 《太平记》的故事,以及历史上发生的那些事,让我联想到英国文化中的一个着名的taboo,“That the man who would be God is not worthy to be king”,某种意义上这是跨越文化的共通。而关于美的毁灭与澄明美丽的圆满,又让我联想到奥义书。 我特别喜欢《太平记》对中世纪氛围感的营造、对“神权与王权”的深刻探讨、对英雄史观的揶揄、在历史的基础上对人物的刻画对剧情的塑造,尤其喜欢贯穿了整个主线的唯识论哲学内涵。 足利尊氏在理性与虚无的夹缝中徘徊,经历了对“美”的求索,遇到殉道者也遇到伪神,见识了王权的暴烈与神权的悚然,也经历了爱情当中最恐怖的那些东西。 4、 甚至可以这样发散一下,足利尊氏让我想起美狄亚。他非常爱后醍醐帝,“第一次感到了美丽”,决定加入后醍醐帝的倒幕计划,抛弃了“原来的生活”。建武初期,尊氏始终如一地陪伴在后醍醐身边,起到了支撑政权的作用,两人之间有着很深的信赖关系。当事情开始崩坏,足利尊氏不愿意与后醍醐帝为敌,一度出家。但是,当他被逼到绝境,最终能够采取积极的行动,坚定地面对现实。 他很爱后醍醐帝,也必须打倒必须毁掉后醍醐帝,这种爱恨交织在一起无法剥离,以非常决绝的方式表现出来了。 (可惜剧中没有表现,历史上,足利尊氏成为小朋友成良亲王的监护人,以及鸩杀成良亲王这件事,否则就更有这种古典悲剧意味。) 5、 遗憾的是,剧中对足利尊氏作为文化人的一面表现不足(比如他对和歌与笙的造诣)。历史上,足利尊氏很早就成为了敕撰歌人。有一些非常值得拍进去但是没有拍的事件,比如中先代之乱之时,足利尊氏擅自出发救援镰仓,后醍醐帝还是将宫廷和歌活动的题目送给了远征中的足利尊氏,足利尊氏也写了和歌回赠给他;还有,足利尊氏败退九州的时候,路过明石浦,也有创作和歌。 如果参照历史的话,足利尊氏对真实世界的连接,有一种断断续续的感觉,有时候会很厌世,对待人与事的确会有忽然的抽离,忽然投入感情但是也会忽然抛开。对待自身也会有“仿佛从远处俯视自己”的抽离态度。 他还有过笑眯眯地说“我还可以去死”这种表现,以及给人一种“世间好麻烦啊,要是能开悟就好了”的感觉。联想到他会随随便便把所有的奢侈品送人,就有一种对“我以外无物”的感觉。就算是认真参与的事,也会分出来一个超然观测的视角。有的历史研究者形容他为,“八面玲珑自暴自弃”。 6、 剧中的后醍醐帝出场时是醍醐寺里的白衣观音, 像月亮一样的美丽温柔。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暴露出来了本性,温柔又恶毒,慈悲又残酷,极度自我中心,认为别人应该为他的伟大利益牺牲。 让人想起,古典太平记里面,描述后醍醐帝是“大自在天”、“第六天魔王”(很显然,古典太平记的作者没有分清大自在天与他化自在天……)以及当代有的历史研究者谓“后醍醐帝有着过盛的自我意识”。 参考书目: 吉原弘道 建武政権における足利尊氏の立场 细川重男 后醍醐と尊氏の関係 南朝研究の最前线 清水克行 足利尊氏と関东 石川泰水 歌人足利尊氏粗描 古典太平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