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第五部 女囚 (第6节))(4)
时间:2023-03-02 作者:马塞尔·普鲁斯特 点击:次
我看见,在演台上排开阵势的,不仅有莫雷尔和一名钢琴师,而且还有其他乐师。我想他们一定先演奏其他音乐家的作品,而不是凡德伊的作品。我先前以为,晚会仅仅演奏凡德伊的钢琴小提琴奏鸣曲。 维尔迪兰夫人独坐一隅,白皙而略施粉脂的前额呈半圆状,奇异地突兀,头发分两边梳理,一半是为了仿效十八世纪肖像,一半是为狂热的人醒脑之用——这种人羞于公开表达内心状态。她离群独坐,宛如一位主掌音乐盛会的天女,一位专司瓦格纳音乐体系以及偏头痛的女神。看着艺术守护神沦入这批讨厌鬼中间,不免使人想起某种近乎悲怆的诺纳①。听到的音乐,她比他们更要熟悉,她自然比平时更不屑于表露她的感受。音乐会开始了。我听不出演奏的是什么曲子,我身临一片陌土。这是何方?我在哪位作曲家的作品之中,我十分希望知道。我身边没有任何人可以求向,我真想化作我爱不释手的《天方夜谭》中的一个人物。书中,每逢你不知所措,就会冒出一位仙人或者一位美貌绝伦的少女。别人看不见她,而身陷困境的主人公却看得真切。她告诉他的事情,恰恰就是他渴望知道的。此时此刻,我恰恰遇到了类似的显灵,获得了帮助。我们有时到达的一个地方,以为是陌生之地,其实我们是绕过了一条路,从陌生的一头朝熟悉之地行走。突然我们发现,我们已经走到另外一条路上,这里一草一木都是熟悉的,只是我们没有习惯从那陌生的一头走过来。这时我们突然会想:“这条小路是通我朋友家花园大门的,我离他们家只有两分钟之遥,”而且就在这时,朋友家的女儿已经顺道迎来向你问好。同样,我听着是全新的音乐,忽然发现自己正在听的是凡德伊的奏鸣曲。那小乐句比少女更为出奇动人。她身披银装,全身闪闪发光发出的声响,涓涓流淌,又如披肩一般,轻盈柔和。她款款向我走来,崭新的首饰衣束依稀可辨。我看出,她心里十分喜悦,这喜悦,随着她情深意长、展喉高亢的歌曲在逐级增长,这歌曲如此令人折服,如此纯朴,但并没有因此阻止她身上闪光的美姿放射异彩。不过这一次她的用意仅仅在于向我指点新道,一条与奏鸣曲不同的新道,因为她指点的是凡德伊另一部尚未公开演奏过的作品。在眼下这部作品中,凡德伊只是作了一个暗示——节目单上有一句话,我们应该看到,提到过这一暗示——小乐句只是稍纵即逝地闪现了一下,似乎仅仅在于引逗取乐似的。这小乐句刚刚重现了一下,就遁然消失了,我再度身临一片陌生世界。我开始明白——一切都在不断地证实我的想法——这个世界就是凡德伊所创造的世界。我开始明白——一切都在不断地证实我的想法——这个世界就是凡德伊所创造的世界。但我简直不敢相信。我觉得奏鸣已是一个枯竭无源的世界,我对之已经产生了厌倦。于是我尽力想象一些与奏鸣曲同样美丽,但面貌又不相同的世界。这时,我的做法与一些诗人的做法没有什么区别,因为诗人在自己诗歌的天堂里点缀一些草原花木,山川河流,这无疑是下界俗世的翻版。我眼下聆听的音乐,在我心里唤起的喜悦心情与我首次听到奏鸣曲时的喜悦心情是完全不同的。现在这段音乐之美,就在于它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般的奏鸣曲入曲,是一片百合花般洁白、充满田园气息的晨曦,圣洁羞涩的晨花轻轻绽开,悬挂在乡间乃冬和天竺葵错落交织、结实难解的绿棚上。然而这部作品一开始出现的是拂晓,平静酣睡的海面沉浸在一片沉闷的寂静和无限的空旷之中。狂风骤起,先是死寂和黑夜,然后是一片玫瑰色的曙光,进而整整一个世界从中脱颖而出,在我面前渐渐升腾起来。这片红色如此新奇,如此罕见于温柔抒情、圣洁天真的奏鸣曲,一如朝霞,给天穹染上了一片神秘的希望之光。一首优美的乐曲已经划破天空。乐曲虽然是由七个音符构成,却是闻所未闻,与我想象中的一切都截然不同,既妙不可言,又尖锐刺耳。这已不再是奏鸣曲中鸽子的低咕,而是撕裂长空的高鸣;它跟曲首沉浸中的鲜红色一样强烈,如公鸡报晓一般神秘,它乃是永恒的晨曦不可言表但又振聋发聩的呼唤。寒冷、雨洗和带电的空气——与奏鸣曲相比,这空气的质极其不同,气压迥然相异,它离纯洁天真、草木丛生的奏鸣曲相去甚远——时刻都在改变甚至消抹彤红的、希望的曙光。然而到了正午,顿时出现了炽热的太阳,空气似乎化成一种凝重的、村镇般的,近乎于乡野的欢乐。震天而响、疯狂飞打的大钟(这种与把贡布雷教堂灼得火热的大钟相仿,凡德伊大概经常听到那钟声;如同画板上唾手可得的颜料,凡德伊当时轻取一下,就在记忆中找到了这钟声),似乎把最厚实的幸福变成了现实。如实而言,从审美角度来说,这欢乐的动机我并不喜欢。我甚至觉得很丑,那节奏如此步履维艰,拖地而行;从某种程度来说,光用杂音,甚至光用小棒击打桌子,就能模仿其主要节奏。我觉得凡德伊在此缺乏灵感,所以我在此也缺乏了一些注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