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小说 > 古事今观

论秦

  第十章 论秦

  一

  秦始皇所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虽然只维持了短短的十几年即告土崩瓦解,但是其影响却长达上千年之久,尤其是秦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所确立的皇权至上思想几乎被后世的封建统治阶级全盘接受,成为封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题思想,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样板,同时历来的统治阶级为秦亡作总结时,往往认为秦朝之所以迅速的灭亡是由于不施行仁政所造成的恶果,并时刻提醒自己以秦朝灭亡为鉴,但是纵观中国的历来统治阶级所施的仁政却乏善可陈,可见秦朝灭亡的历史经验教训显然也没起到多少反面教材的作用。当然,后世的统治阶级似乎没有秦政府那样暴虐,对于升斗小民来说这就是进步了,只要能坐稳奴隶的地位也就知足了。

  秦之后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是出身自民间的草根英雄刘邦所创立的大汉帝国。汉朝初年的几代帝王,施行了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发展的休养生息政策,使得汉朝成功的度过了王朝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并且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文景之治”的出现离不开文景二帝的励精图治,但是秦朝灭亡的历史经验教训在这时期的确发挥了其作为封建社会反面教材的作用,尤其在汉初,秦朝的灭亡和秦朝灭亡之后的战乱还清晰的刻在那时人们的脑海里,甚至很多人都是经受过秦的暴政和秦亡后群雄逐鹿的战乱之苦,对仁政的渴望更强烈,更珍视,所以那时候的知识分子经常借秦亡规谏皇帝广施仁政。

  汉初的大才子贾谊是最早对秦亡原因进行详细论述的文学家,他认为秦朝迅速的灭亡主要原因是不施行仁政。贾谊分析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主要追溯到秦国的迅速崛起,进行鲜明的对比进行详细的评论和分析。

  关于秦国的崛起,贾谊指出,商鞅变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没有商鞅做根本性的变革,秦国别说一统天下了,就是兵出函谷关尚且有困难,甚至自保都很勉强,随时面临着被六国瓜分的威胁,雄心勃勃的秦孝公意识到秦国的生存危机,重用了卫人公孙鞅,即后来的商鞅,委以变法图强的重任,全力支持其改革。

  商鞅本来在魏国丞相公孙痤手下办事,是个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但是公孙痤慧眼识英才,发现商鞅有王佐之才,在他病重自知来日无多之际向魏王推荐了商鞅,认为只有这个年轻人可以接替他的位置,请求魏王将国事交由商鞅全权处理,魏王对商鞅完全不熟悉,公孙痤一句话就要他将这么大的国家交给一个无名之辈管理,国家大事岂能如此儿戏,别说魏王不能答应,就是其他大臣也不服。所以当魏王听到公孙痤的话,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老丞相病的已经神志不清说的昏话呢,自然不会听从公孙痤的话,所以商鞅在魏国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只有另投明主了。

  秦国远落后于中原诸侯,在其他诸侯都在变法图强,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的时候,秦国还在愚昧落后的半原始半奴隶制原地踏步,被排斥在文明世界之外,新继位的秦孝公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生存危机感,让他下定决心变法图存,他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于是发出求贤令,商鞅就是在秦国急需变革和人才紧缺的背景下前来应征的,虽然也颇费了一番周折,但是秦国毕竟不同其他诸侯国人才济济,没有激烈的竞争很快就得到了秦孝公的重用,让他放手去干。

  商鞅的在秦国实行的改革是根本性的大变革,尤其是土地改革和军队的建设,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农桑,确立土地私有制,废除世卿世禄实行军功爵制,在短短的几年里商鞅变法收到了显著的功效,农业生产得到历史性的跃进,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高涨,军队的战斗力大大的提高,当然培养出来的军队也是野蛮之师,残暴之师,几乎灭绝人性,使得秦军成为令六国闻名丧胆的虎狼之师,于是秦军兵出函谷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取了魏国在黄河以北的大片领土,打开了秦国东扩的大门,从此秦军无敌于天下,秦国自穆公以来的真正崛起,由原始部落式小国逐渐成为当时一等一的强大的诸侯国,最终由一个西陲小国变成了战国唯一的超级强国,后来居上一统天下。

  商鞅的变法让秦国的王公贵族们失去了特权,动摇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所以不管商鞅对秦国做出多大的贡献,王公贵族们对他的仇视是深入骨髓的,无日不忘报复,但是因为有国君的大力支持,王公贵族们尽管恨得咬牙切齿,也无法阻挡改革,但是想到他们子孙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他们反攻倒算走回头路的心一日不死。

  当然商鞅在秦国所实施的新政,并非把秦国带入文明富强,而是把一个愚昧落后的国家改造成为富强而野蛮,高压而恐怖,严刑峻法对国民进行严密的控制,执法严厉,即使连贵为储君的太子也不能例外,这更加彻底的得罪了秦国上层所有的大人物,所以等到全力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去世后,秦国贵族群起攻击商鞅,立刻进行疯狂的反扑,诬以谋反,此时商鞅自知大祸临头,想要逃离秦国的时候,没想到自己制定的连坐政策会有一天用在自己身上,他制定了严密控制国民的网络体系让他插翅难飞,惨遭车裂的酷刑。

  二

  继任的秦惠文王虽然处死了商鞅,但他自知商鞅的这套非常管用,所以并未废除商鞅富国强兵的政策,继续实行商鞅变法的既定国策,之后的秦悼武王、秦昭襄王继承父辈的事业基本上是按照商鞅变法的治国总方针施政的,使得秦国更加强大。

  军力国力增长的秦国,开始四处扩张,先后攻取了巴蜀、汉中,占领了大量肥沃的土地和控制了主要的战略要地,严重威胁其他六国,给其他六国造成巨大的压力,引起了各诸候国的恐慌,为了对付秦国,其他六个诸侯国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于是不惜重酬,甚至许以裂土封侯,以招揽天下的英才为他们服务,同时六国缔结成了军事同盟,共同应对强秦的入侵。此时六国不乏名将名相,可谓人才辈出,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被后世称为战国四公子,这四位公子都是当时一流的人才,他们聪明绝顶,才干出众,远见卓识,兼之待人宽厚,礼贤下士,其人格魅力折服了无数的英雄,在当时最具有号召力,在他们的号召之下,六国同盟多次击退了秦国的入侵。另外,六国著名的谋士还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以及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都是出将入相杰出的人才,此外还有诸如吴起、孙膑、带佗、王廖、田忌、廉颇、赵奢、李牧等都是当时能征惯战的军事人才和杰出的军事将领。六国也曾经以十倍于秦国的兵力,占绝对的优势,西进函谷伐秦,秦军出关主动应战。本来六国的结盟就是在秦国的压力下被迫促成的,所以在战场谁也不愿意率先出击,不能同仇敌忾和缺乏精诚协作的精神,秦军乘机全力出击,盟军大败,争相撤退,盟军如此恶性循环,局面一直朝着秦国有利的方向发展,秦军以最小的牺牲,换取重大的胜利,六国日渐衰微,失去了与秦抗衡的资本。六国一蹶不振,六国同盟也就不攻自破,自行解散,于是出现了六国为了讨好秦国,争相割地,求得秦国不来进攻,以图一时苟且偷安,抱薪救火的可观现象。秦国利用六国丧失斗志这一天赐良机,大力扩张,各个击破,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惨烈的兼并战争,数以十万计的青壮年惨死在战场上,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成就了大秦帝国鲸吞诸侯,兼并山河,一统天下的赫赫武功。大秦兵威所到之处,六国望风披靡,国力稍强的国家割地求和,弱小的国家干脆就投降了。

  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由于在位时间短,所以没有什么大的作为,等到秦王嬴政接班之后,他的野心、雄心以及秦国的综合实力均已达到极限,嬴政仰仗父辈们打下的坚实基础和辉煌的功业,发动了新一轮规模更大的兼并战争,在短短几年来先后灭掉了六个诸侯国,同时顺便将那个几乎没有立足之地,名存实亡的“天下共主”周王朝灭掉,正式宣布长达八百年之久的周王朝,登上了帝王的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与此同时,秦政府还没有停止用兵,乘胜一直向南进军,百越各族首领面对大秦帝国百万雄师的进攻,几乎没有丝毫抵抗的能力,为了避免更大的、毁灭性的军事打击,百越诸部落的首领,不惜自降身份,自缚脖颈,纷纷跪地,诚恐诚惶的向秦国的下级官吏请降,任凭他们处置。另外秦政府又派大将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以防匈奴,同时向匈奴发起进攻,将匈奴击退了七百里,胡人不敢到南边放牧,大秦着实八面威风,极具震慑力,六国的那些亡国之士虽有心报亡国之仇,但都无胆发难。

  三

  秦始皇在统一天下的同时,也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同时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秦始皇下令焚诗书,不允许其他优秀的文化典籍流传,将诸子百家的著作列为禁书,付之一炬,以期达到彻底愚民的目的,为后世的统治者树立了影响恶劣的坏榜样,多为人诟病。为了进一步的加强统治,始皇不仅使用严刑峻法和控制思想的方法,而且为了防止人民造反,收缴天下所有的青铜器到首都咸阳,溶汁铸成十二个铜人,总之为了天下人不造他们的反,无所不用其极,销毁一切可以制造兵器的东西,甚至连一个箭头都不留。秦始皇认为大秦帝国有华山这样的险固为天然屏障和黄河为护城池,加之有装备精良,英勇善战的军队和忠诚可靠的官吏,有谁胆敢造大秦帝国的反?所以始皇对自己所取得的一切丰功伟绩十分满意,认为大秦帝国就是铁打的江山,任何力量都无法将之摧毁,足可传至千世万世,直到永远!

  尽管始皇驾崩之后,他的余威还在,阴谋篡位的秦二世也携父辈的余威延续暴政,高压恐怖的统治,名目繁多的徭役,灭国屠戮的仇恨,随时都会引爆报仇复国,消灭暴虐政府大暴动的火药桶,所以秦政府不管延续暴政还是不延续暴政,反抗暴秦的革命迟早都会到来,哪怕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民变也会引起连锁反应,全国范围内的大暴动也难以避免!

  点燃抗秦暴政的那根导火索是陈涉,这是一次再普通不过民变,不知道是天公不作美,还是秦的统治引起的天怒人怨,连日大雨使得被秦政府征发的民工无法成行,不能如期的到达目的地,秦法严峻,不问原因,只要误了期限,一律处死,陈涉和这些民工们他们别无选择了,不反就要面临着死刑,天下之大也无处可逃,秦国严密的控制全国成为一个大监狱,插翅也难飞,与其等死不如拼死一搏,反正都是个死,秦朝杀人如割草,死的无声无息不如跟他们拼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陈涉宣布造反了,大家渴望已久的反抗终于爆发了!

  长期积累下的仇恨,不需太多的宣传,不需要再灌输对秦任何仇恨,只要有一个人站出来,只需要登高一呼就足够了,秦朝的严刑峻法终于逼的陈涉不得不挑这个头,于是秦的暴政将籍籍无名的陈涉推上了历史的舞台,打响了反抗暴政的第一枪!

  但是陈涉在没有起义之前,只不过是广大受秦虐政之害人民中最普通最卑微的一员,家境贫寒,可谓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才能平庸,更不用说跟孔子墨子这些先知先觉圣贤者流相提并论了。至于财富,除了一条命,一无所有,更无法跟陶朱依顿这些大富豪比肩,只不过是一名被迫修长城的劳工,完全就是个无名小卒,为了活命不得不铤而走险,领着一帮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劳苦大众,临时拼凑,造大秦帝国的反,以木棍为主要的作战工具,以竹竿为唯一的旗帜,但是令陈涉他们始料不及的是尽然经他们这么豁出去的一闹,反秦的力量如雨后的春笋般大量的涌现,一股接着一股,他们的起义得到了空前的响应,天下人都自备粮草,紧紧追随陈涉跟秦政府拼命。同时,六国的贵族、六国的平民积压已久的仇恨在此时得到爆发,纷纷起兵,矛头直指暴秦,局面无法收拾,大秦帝国的大势已去,不可避免毁灭的命运已经无法挽回,秦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多年为之倾注的大量心血打造的万里河山就这样付之东流!

  青山依旧,绿水长流,大秦帝国的老根据地雍州之地依旧在,被视为天然屏障的函谷关依旧在,其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依旧在,然而大秦帝国和秦始皇帝的赫赫武功和辉煌功业早已成了白发渔樵笑谈古今兴废事的资料,甚至已经写入了后来统治阶级的反面教材中了。

  陈涉不过一介草民,出身卑微,如果没有登高一呼,揭竿而起的壮举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早已默默无闻的与万里长城脚下的一块砖瓦没有区别,就地位尊贵而言,陈涉跟六国之君根本无法联系在一起,就作战工具而言,锄头木棍与刀枪剑戟相比较简直就是笑话,就战斗力而言,被征发的劳工与训练有素的六国军队相抗无疑是以卵击石,再说行军布阵,出谋划策,深谋远虑以及什么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陈涉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与谋士如云猛将如雨的六个诸侯国相比无一能及,但是最终成败的结果却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他们所建立的功业却恰好相反!

  秦国以区区的一州之地,到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乃至整个天下,使得以往与秦平起平坐的各诸侯国都来朝拜,威风八面,不可一世,但陈涉一人发难,导致大秦帝国马上完蛋,秦国的宗庙被人毁,秦王被人杀,成了天下的笑柄。那么,这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呢?不施仁政,攻与守的形式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是贾谊最后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