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小说 > 边戎

卷十五 两河遗民 第二一九章 突围北上

  华元一六七七年十一月,金国两路大军逼近京城,其时四方勤王之师不至,京师上下无不震骇,逃往江南、登州者相接于道路。

  大宋兵部尚书孙傅一日读《感事诗》,这是当时流行的一篇据说能进行预言的谶诗(有点像推背图、烧饼歌),见其中有“郭京杨适刘无忌”之语,从中得到灵感,大搜全城,在汴梁坊间寻到一个叫刘无忌的市民,又从殿前司龙卫营中寻到一个叫郭京的兵员,刚好听好事者说这个郭京擅长六甲之术,孙傅大喜,奏禀了朝廷委以重任,希望能借他生擒宗翰、宗望。此事不但赵桓信,宰相信,汴梁城内市民也大多相信。

  麒麟楼内温调羽问丫鬟翠儿道:“世上真有六甲神法么?”

  翠儿道:“这个倒没听说,不过在辽口、津门的时候倒常听说书的人讲我们的七将军,说他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断人生死,延人性命。”

  温调羽摇头道:“哪有这种事情!我就从没听他说过。”

  不久就听外边人哄传郭京在挑选某某年月时辰出生的人,原来这六甲法要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郭京调集这些人不问出身、才能,但算生辰八字。人员集结之后,郭京每日谈笑自如,单看外表也颇有高人之风,说只要择日出兵,反手可致太平,定要把金人直赶到阴山方罢。宰相何栗、兵部尚书孙傅却都深信不疑,仰赖殊深。

  曹广弼听到消息后叹道:“疯了,都疯了!全城都疯了!”

  便命林翼将汉部所有不能战斗的人都安排潜出城外,林翼亲自来请温调羽,温调羽却不肯离开。

  林翼道:“若等金人将城围密,就是我和二将军也自身难保。你若不走,到时恐有性命之忧。”

  温调羽却说什么也不肯走,又不肯让林翼知会曹广弼,只是请林翼带走翠儿,翠儿赶紧道:“小姐不走,我也不走!”

  林翼无奈,只得道:“无论外边战局如何周小昌都会留在城内。这麒麟楼有地下秘室,万一有事,你们可随周小昌躲入地下。密室内藏有粮食、用水,藏在里面或可躲过此劫。”

  温调羽谢过了林翼,又道:“奴家薄命,请林公子不必再为我多费心神。如今国事纷扰,公子必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林翼又嘱咐了周小昌一趟,这才离开。

  汴梁城内喧扰之时,康王赵构正前往金军为质,他在路上为磁州守臣宗泽所阻,宗望的游骑逼至磁州城下,发现了赵构的行踪意图活捉。赵构大骇,幸好随从太监康履认得一个叫欧阳远的商人,这个商人提供了一条秘密道路的信息,赵构连夜微服偷走,瞒着磁州军民从这条秘密商道逃往相州,相州守臣汪伯彦预先得到消息,领兵迎于边境。从此汪伯彦与这个叫欧阳远的商人便同时得到赵构的赏识。

  东路军方面却没有因为赵构的事情有所停留,果如杨应麒所料,宗望并没有先把河北州县打平了再渡河,而是像第一次那样绕过坚城,一路南下直趋汴梁,此时大宋京师附近只有兵马七万,南道都总管张叔夜将兵入援,但也不过一万二千多人。不久宗翰领兵前来会师,于是城外金军不但单兵战斗力,就是士兵的数量也较城内守军为多。

  华元一六七七年闰十一月初二,金军开始攻城。金军远来,本来攻城器械仓促间未能准备齐全,但开封府外竟然有几百架投石车放在那里等着宗翰!原来兵部官吏互相推诿,等到金兵到了城下也没将这些投石车收入城内。对于这份大礼,宗望宗翰哪里会客气?拿来就用。

  汴梁虽非天险,但毕竟是天下名城,缓急之间未能攻下。当日金军以投石车急攻通津门,曹广弼与死士数百人由通津门东侧死角缒下,从侧翼冲出,烧毁许多攻城炮车,金兵阵势颇乱,攻势为之一窒。但宋军兵力毕竟不及金兵,士气又低落,所以越打到后来形势便越是不利。

  这一次金人是且攻打,且招降;宋廷则且求和,且守战。

  先前宋廷因闻赵构未到金营,传令命他尽起河北兵马入援,不久又封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陈遘为元帅,宗泽、汪伯彦为副元帅,经营月余,得兵马万人,分为五军渡河南进,信德府守臣率三千人来会,张俊、苗傅、杨沂中、田师中等皆在麾下,赵构兵威兵威稍振。宗泽劝赵构赶紧率兵入援汴梁,赵构哪里敢去?汪伯彦看破赵构心思,而且入京赴援也不符合他的利益,因此建议宗泽为前锋先行。宗泽走后汪伯彦马上劝赵构前往南京应天府,名为募兵,实为避祸。这建议正中赵构下怀,于是反而绕开战场,取道东平意图逃往南方。

  勤王之师久久不至,汴梁守军越打越是绝望。偏偏这一年又遇上罕见的大寒天气,宋人不如金人耐寒,越打越不顺手,甚至有不少士兵直接在城墙上为风雪冻毙。

  宰相何栗见兵势不利,便催促大法师、大术士、大救星郭京大将军出战。郭京哪敢出战?只是不断推诿道:“我的神兵要到最危急的关头才用!”

  何栗道:“现在就是最危急的关头啊!”

  是日风大雪大,寄托了汴梁最后希望的神道大将军郭京终于要出战了。出战前郭京先令守城将士悉数下城,不得偷看,免得坏了天机。然后大开汴梁南城墙的宣化门,出城攻击金军。金人却不管这些神道,分四路推进,郭京的神兵天将不战自溃。郭京眼见不妙,对监视他的官员道:“我得下去亲自作法,方才使得。”便下城引了余党逃跑去了。

  大宋兵将想要善后,哪里还来得及?金兵早已趁势入城,宋军乱了阵脚,自相踩踏,横尸道旁者不可胜数。汴梁南城墙遂失守。其它城墙守军听说南墙失守纷纷弃墙逃走,不久四面城墙便都为金军所占领。

  当初曹广弼听说朝廷用郭京出城御敌时就已知道事情要糟,所以他一听郭京出城就号令所属人马结束停当。由于他这半个多月来奋勇作战,人人都看在眼里,因此统制姚友仲请旨增益其兵,给曹广弼多配备了两千弓箭手和战马五百匹。

  南城墙被攻破以后,曹广弼知道汴梁沦陷之势再没有挽回的余地,率众直入宫中,请赵桓微服,由汴梁的残存兵马拥护突围。

  赵桓听曹广弼带兵入宫本已吃了一惊,再听说他要拥自己突围,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怕他会挟持自己。毕竟在战乱中出城是既危险又无把握,赵桓又不能深信曹广弼,哪里肯去?他周围的几个大臣也持类似的态度,认为便投降了金兵,未必就会被杀,相对来说可比冒险突围安全多了。

  曹广弼看出苗头,也不好强请,坦言自己为宗翰、宗望所忌,若留在汴梁必遭报复,眼下将突围而去,渡河袭扰金人后路,皇帝既不肯行,这次便算是来辞别。又请了赵桓的御笔许自己在宋境募义兵、办民团抗金驱胡,赵桓也不信他能干出什么大事,在仓惶恐惧中便许了他。

  这时金军已经分兵占领东、南、北三壁,曹广弼不敢停留,出了宫门见门外聚集了不少文武将吏,举手道:“曹广弼奉了御笔,将突围往河北募义兵抗金。有胆的汉子,随我来!”

  一时间应者云集,连同原来的五千人马共有万人以上,在曹广弼率领下从金军守备较为薄弱的西南方向夺门而走。汴梁的城市面积极大,宗翰宗望的联军也难以将之重重围困,只能定点布置重兵,而以轻骑袭杀突围之人。这时曹广弼以骑兵开路,金军小队的轻骑便不敢擅近。

  负责西面守备的完颜希尹见这么一大帮人逃走,担心宋帝就在其中,领轻兵来追。曹广弼让邓肃领其它军民迂回向东南退去,自己引三千人埋伏断后。完颜希尹来得太急,不小心中了曹广弼的埋伏,弄得丢盔弃甲,他本人也差点被曹广弼活捉。这时宗翰那边已经知道宋帝仍在城中,又不知这拨走了的人是曹广弼所统领,因此传令完颜希尹不要穷追免得中了诱敌的圈套,完颜希尹见了命令知道后援一时不会来到,不敢纠缠领兵退回,曹广弼等人这才得以从容退走。

  这拨人马走出数十里后折而向东,在广济河岸早有林翼接应上,在一个村庄落脚,这里有汉部一个仓库,除了兵甲钱粮之外还有牛马若干。曹广弼等人便在这里休整,又召集各军首领以及相从逃出的官员商议以后要走的路。

  何去何从的讨论从一开始就分为三派意见。

  文官的代表虞琪(他出使汉部才回来)主张去和兵马大元帅赵构会师,邓肃则建议前往登州依附汉部,血性的将领如王彦等则主张赶紧募集义兵入京师赴难。

  曹广弼心道:“若往南依附兵马大元帅,我等仍要受其节制,施展不开手脚。若是前往登州,这一万人里只怕有六七千不肯相从。”想起种师道的话来,便道:“东南是偷安之地,这一去要何年何月才能回来抗金?我们现在兵少将微,此时回汴梁去无异于送死。若要一心死难,何必突围出来?如今既然出来,自然要留有用之躯为有用之事!”

  王彦问道:“曹先生,那你的意思是?”

  曹广弼道:“金人虽攻破了汴梁,但这里是中原腹地,宗翰、宗望势不敢久留,得了便宜后仍必回去。我有意移师北上,会合河北义军截其归路!此事极险,不知你们可敢相从?”

  王彦等欣然道:“杀敌报国,岂惮奸险!”

  文官或有胆怯的,但这时为众议所激,便不好反对。

  邓肃道:“我们如今虽有万人,但泰半是未经训练、不能作战的官民,五千兵马也不能称为精锐。无论是阻击金人也好,驱逐胡马也好,都还要找个地方休养整顿才是。”

  曹广弼道:“最好的休整之地,那自然是江南——但我们能去那里苟且么?胡马如此猖狂,我们如今除了龟缩退却,就是逆流勇进!人是磨出来的,精锐是打出来的!若是吃不得苦的人,便请自回江南去。敢留下和我们共患难的,都要做好出生入死的准备!”

  王彦郦琼等都道:“不错!”

  邓肃道:“但打仗终究要钱粮!没有钱粮,如何养兵募兵?”

  林翼道:“钱粮的事情,我来想办法。”

  邓肃问道:“像这个村庄这样的秘密仓库,你是不是还准备了几座?”

  林翼笑道:“我确实准备了几个仓库,但都在河北山区。这个不是我准备的,是我问一个叫陈楚的商人借来的。总之钱粮的事情大家不用担心,只要是商路通得了的地方,我就会有办法。”

  计议既定,曹广弼便出去召集人众道:“天降奇祸,汴梁失守!我等力量微弱,无法扭转困局,又不愿坐困等死!如今胡马气势汹汹,是好男儿的焉能不为保华夏、安黎民出一分力气?如今我要犯险北上,伺机阻截金人后路,传檄两河,共抗金兵!你们可敢跟我一起去?”

  数千兵将都叫道:“愿随曹先生北上!”

  郦琼站出来道:“曹先生在汉部为将,到了大宋便是一介布衣,但如今既然行军起义,不可无名,再则曹先生临走前已请得御笔募兵抗金,不如我们便推他为首领,权称统制,请虞大人为监军,王彦先生为副统制,邓肃先生为参谋,以抗金为义,行军伍之事!如何?”

  众人都道:“愿奉曹统制令!”

  当下曹广弼分派任务,开拔向北,命林翼想办法募集钱粮。又分别派遣使者前往津门、东平分别告知赵构和杨应麒。赵构这时极为虚弱,只要是能争取的力量都尽力争取,何况曹广弼还身怀御笔,因此不但默认了这支义军的存在,而且还派人送来了一支锦旗。

  曹广弼部勒这批人马沿途北上,在黄河边上遇到宗泽的哨骑。原来宗泽的兵马已到开德府,一路与金兵偏师邀战,互有胜败。曹广弼以奇兵攻陷金军在卫南的据点,派人与宗泽通问消息。宗泽听说曹广弼从汴梁出来,率领数十骑连夜到卫南与曹广弼相见,打听京师消息,听说京城已破、宰相准备投降不由得忧愤几欲泪下。

  宗泽任副元帅以来连番上书劝抗赵构赶紧入京勤王,但赵构哪里理他?赵构身边这时已经聚集了五六万人马,但就是缩在山东按兵不动。宗泽虽然忠勇,但他只是一心为国,忧君忧天下,就是没有设身处地地替赵构想想:冒险入京去救父兄符合他赵构的利益么?所以宗泽虽然身居副元帅,在磁州又有保驾之功,却是和赵构越走越远。

  不但赵构如此,两河、山东的其他守臣当此时局也大多在观望。宗泽到开德府以后曾先后移书北道总管赵野、两河宣抚范讷、知兴仁府曾楙合兵入援。但这些人都认为这个节骨眼上前往汴梁无异于送死,因此无人理他!所以宗泽虽然号称副元帅,但手下的兵力极为有限。这时他见曹广弼手下人强马壮,就想以副元帅的身份征调这支队伍。

  这一路来曹广弼将愿意相随的一万多人分为战斗队伍和非战斗队伍,数千官民都已安排作了后勤。又沿途招募兵勇,汰弱选强,以实战来作训练,所以数量已经增加到七千人的战斗队伍成长很快。加上这支军队使用的都是汉部提供的兵器甲胄,装备虽还比不上曹广弼在辽口的嫡系人马,但比起手下只有一群厢军、义军的宗泽来说已经好多了。

  曹广弼听宗泽要征调自己这支人马,便问他要征调来干什么,听宗泽回答说要入京赴援后便拒绝了,认为汴梁形势已不可为,孤军入京赴死徒然无益。

  宗泽道:“四方勤王之师若至,或有奇变也未可知!”

  曹广弼反问:“四方勤王之师在哪里?”

  宗泽默然,曹广弼道:“若四方勤王之师大聚,曹某还需要从京城里突围出来么?”又跟宗泽分析宗翰、宗望的兵力道:“太原之战宗帅又不是没看到,金兵围城打援的手段何其了得!现在汴梁已落入金军手中,除非是我们能组织起足以压制金军的兵力,否则军队是去一支,死一支!这一万多个兄弟愿意把性命交到我手上,我便不能让他们去无谓之险!”

  宗泽愠道:“然则君父之忧,曹将军就不顾了?”

  曹广弼道:“华夏眼看就要颠覆,万千生民或将左衽!若不论事情是否可行,光是考虑忠义之名有何用处?”

  其实两人的根本分歧却不是在战略战术上,而是在忠君报国这等义理上互相不对胃口,所以到后来越说越不拢,终于不欢而散。

  宗泽是怒火疾雷般的脾气,却不是一味逞怒的匹夫,当时虽然不忿,但事后想起觉得曹广弼所言未必没有道理,而他关于阻截金军归路的建议也未必不可行。他是坦坦荡荡的大丈夫,既然觉得自己言语太过,回去后便移书致歉,并与曹广弼讨论该在何处截杀金兵。曹广弼也服他忠义无双,对于初次见面的争执并不挂怀。

  曹广弼在卫南并没有停留多久便率众渡河,驻扎在汤阴与内黄之间进行第二次短暂休整。一路不断有汉部的官办商人来附,这些商人既做自己的生意,又帮义武军筹措军粮物资。到渡河时军中已聚集了上千人的商队。

  这支人马一路北行,见金兵就打金兵,见流寇就打流寇,这时宗翰和宗望的主力都还逗留在汴梁,所以一路上的偏师都不是曹广弼的对手,至于那些流寇就更不用说了。

  曹广弼逢州过县都出示赵桓的御笔以及赵构的锦旗,又从不入城,只是在城池之外安营扎寨,因此与大宋的守臣们相安无事。威名渐渐传开以后,小股的金兵和流寇都不敢来犯,所以这支队伍所到之处不但没有扰民,反而起到了安定民心的作用。随军的商人或入城内、或下农村采买物资,由于买卖做得公道也颇为受到沿途百姓的欢迎,慢慢地在黄河沿岸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并开辟出一条民间商道来。

  曹广弼有意和种彦崧的忠武军会合,因此在相州驻扎了一段时间后又移师北上,到了淇水附近听说隆德府无人把守便领兵前往,进入上党。原来宗翰大军南下以后,河东官吏纷纷弃官难逃,所以竟然连上党这样一个重要的所在也空了!

  上党是王彦的老家,有他在这一带的关系网络,曹广弼等很快就站稳了脚跟。曹广弼见此处攻守两便,所以来到后就不走了,反而让林翼移书种彦崧,邀他前来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