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小说 > 小情敌

背诗

    太奶奶有时说黄米是“小懒虫”,黄米不知道这是个贬义词,很喜欢,一听到“小懒虫”几个字,就缩起脖子,弓着背,夹着两条小胳膊,把手缩在胸前,做蠕动状,因为他看见过毛毛虫,以为只要是虫,就是那个肉滚滚的样子。

    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说黄米不懒。

    爷爷说:“我宝宝哪里懒呀?勤快得很,早上多早就起床了,还要把爷爷也叫起来陪他。爷爷自从到美国来跟黄米住在一起,一天懒觉都没睡成过――”

    奶奶也说:“我宝宝哪里懒呀?勤快得很,每天帮奶奶做多少事哟,帮奶奶拿信呀,帮奶奶择菜呀,帮奶奶哄妹妹呀,帮奶奶扯白头发呀――”

    妈妈不在乎儿子懒不懒:“懒点好,懒点好,勤快牛多耕田,勤快人多做事――”

    爸爸自己是个懒人,也生怕儿子太勤快了:“我儿子的问题不是懒,而是太勤快了,什么都想插一手,要砍树,要割草,要开车,我还恨不得他懒一点呢――”

    其实大家都知道太奶奶说的“懒”,并不是指这些方面,而是指学习方面。所谓“学习方面”,又特指背诵古诗方面,因为黄米对别的东西还是很愿意学习的,尤其是在跟别的小朋友攀比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很早就为黄米买了英文字母的识字卡片,一面是字母,另一面有图画,但他不怎么感兴趣,没学几个就放下了。家里人也不想逼他,觉得他还小,现在逼着他学,没什么用处,顶多就是让他早熟早慧一点,而早熟早慧与聪明智慧并不是一回事。

    听说很多早熟早慧、早上少年班、早升大学的“神童”,最后都不过尔尔,有的还连一般人都不如,可见早熟早慧并不一定就是好事。一个人一生就是上学前的这几年可以好好玩一玩,我们干嘛要逼着黄米早熟早慧呢?

    后来黄米到小朋友家玩的时候,发现他的小伙伴也有一套英文字母卡片,而且认识好多英文字母,那家的妈妈拿一张出来,那家的小孩子一下就念出来了,这使他大受刺激,回到家就到处找他的字母卡片,找出来就可怜巴巴地央告家里人:“妈妈,你教我!”“爸爸,你教我!”“奶奶,你教我!”“爷爷,你教我!”

    但他不叫太奶奶教他,太奶奶又好气又好笑:“你还蛮精(聪明,狡猾)呢,你晓得太奶奶不认得英语?那你刚好搞错了,太奶奶不认得英语的词,但是字母还是认得的。拿来,我教你!”

    黄米将信将疑地把字母卡片递给太奶奶,太奶奶找出第一张A,说:“这个是‘啊’吧?我怎么不认得?”

    刚巧黄米认识这个A字,知道太奶奶读错了,马上把字母卡片都夺走了,说:“你不认得!你不认得!”

    奶奶见黄米求知若渴,感动得差点掉下泪来,立马教他认字母,他很快就认识了英语二十六个字母,而且连大小写都认识了,他是真正的认识,不管把字母搬家到哪里,他都能认出来。

    但他就是不爱背古诗,他在我们这个小区交的几个小朋友都不是华人,自然都不会背中国的古诗,他没人比着,就没动力,家里人也不逼他背古诗,除了太奶奶之外。

    太奶奶总是笑黄米:“说起来,你的爹妈都是大知识分子,两个爷爷两个奶奶也都是大知识分子,怎么你这么懒,一点也不爱学习呢?”

    黄米马上问太奶奶:“是是(是不是)‘机器混子’?”

    太奶奶曾经讲过,说自己有个同事,是广东或者广西的人,不会发“知识分子”这个词的音,总是说得像“机器混子”一样。没曾想,太奶奶对家里几个大人讲的典故,却被黄米记住了,而且没记别的,就记住了一个“机器混子”。

    太奶奶没好气地说:“我说你就爱记这些无名堂吧,教你背首诗,左教也不会,右教也不会,一个‘机器混子’,才说了一遍,就被你记住了――”

    爸爸替儿子打抱不平:“这怎么是无名堂呢?这是在研究方言嘛,再说你肯定不止说了一遍,我都听到过好多遍了――”

    太奶奶有点不好意思:“我说了蛮多遍了?唉,人老了,说过什么都忘记了――”

    我们黄米才不管有名堂无名堂呢,马上问太奶奶:“左脚?”然后伸出左脚,“是是列个(这个)脚?”

    太奶奶被他搅糊涂了:“我说了哪个脚吗?”

    “你说了――”

    太奶奶还是不明白:“我没说呀!难道我老得不中用了,刚说过的话,就不记得了?”

    妈妈在沙发上已经笑成一团了:“哈哈哈哈,太奶奶,你被憨包包扯糊涂了吧?”

    黄米看到妈妈在笑,知道自己说了俏皮的话,得到了妈妈的赏识,好生得意,也跟着“哈哈哈哈”地笑。

    太奶奶问:“你们两母子到底在笑什么名堂?”

    妈妈笑够了,解释说:“你说‘左教也不会,右教也不会’,他以为你说‘左脚也不会,右脚也不会’,哈哈哈哈――”

    太奶奶咕噜说:“这小子就会钻空子,教他一点正经东西,他就这里疼,那里痒的,不肯好好学,你们也不管一下,我看他到时候上学了,人家都会背唐诗三百首了,他还一首都不会――”

    爸爸说:“他又不到中国去读书,美国有哪个学校会要学生背唐诗三百首?”

    “那他未必一辈子都不到中国去?”

    “就算他去中国,也用不着背唐诗――”

    “但这是培养他的――智力嘛――”

    “这能培养什么智力?小孩子又不懂得古诗的意思,还不都是死记硬背?”

    太奶奶说:“他不背也就算了,但他还挖空心思钻空子撒――”

    于是太奶奶就把黄米钻空子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话说太奶奶见黄米不会背古诗,心里很着急,一有机会就逼着黄米背诗。有一天,太奶奶想教黄米背骆宾王的《鹅》,她知道死记硬背没什么用,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于是就先把《鹅》读几遍,让黄米有点整体印象,然后读一句,讲解一句:“第一句是这样的:鹅鹅鹅――”

    黄米插嘴问:“太奶奶,是是结巴呀?”

    太奶奶一愣:“你问太奶奶是不是结巴?那你说太奶奶是不是结巴呢?”

    黄米看太奶奶不高兴的样子,赶快说:“不是。”

    “那你还问什么?”

    “你说‘呃――呃――呃――’”

    太奶奶想笑,但又怕损害了自己威严的老师形象,没敢笑出来,很严肃地说:“人家这不是结巴,是在写诗呢――”

    黄米又自作聪明伸出两手,做个撕纸的样子,说:“撕了――”

    “是诗歌的诗,不是撕纸的撕,你就知道撕纸――”太奶奶戴上老花镜,翻开《少儿学唐诗》,指着一页说:“看见没有,不是太奶奶结巴,是人家这诗里本来就有三个‘鹅’字――”

    黄米凑上去看了半天,又沿着太奶奶指的地方数了一阵,问:“是是蛮多鹅?”

    太奶奶看书上的解释,说这个“鹅鹅鹅”并不是很多鹅的意思,而是小孩子看见了鹅,兴奋地大叫三声的意思。但太奶奶不想纠缠于这一个细节,免得误了教学大计,遂简单地回答:“是啊,蛮多的鹅。我们看第二句哈,‘曲项向天歌’――,‘曲’就是‘弯’的意思,鹅的‘颈扛’(脖子)是弯的,晓不晓得?”

    太奶奶把头低下,做弯脖子状,黄米也跟着低头。

    太奶奶接着说:“‘向天歌’呢,就是朝着天唱歌――”

    太奶奶扬起头,两眼望天,想做个“曲项向天歌”的样子,但总觉得哪里有问题,“曲项”,就得头朝下,但“向天歌”又要头朝上,不知道是诗里写错了,还是人脖子比不得鹅脖子,没法同时表达“曲项”和“向天歌”这两个意思。

    黄米看着太奶奶的头一时低下,一时高扬,不知道太奶奶在干什么,他在自己脖子上摸来摸去摸了一阵,一脸同情地对太奶奶说:“我的‘颈扛’就不是弯的,是直的――”

    太奶奶忍不住笑出声来:“哈哈,你这个十八扯!我在教你背诗,你在扯你的‘颈扛’,你这扯的一些什么名堂啊?”

    “无名堂!”

    太奶奶笑得眼泪流:“你把太奶奶这句也学会了?”

    黄米见自己说的话让太奶奶笑成这样,益发得意,不停地嚷:“无名堂!无名堂!你是无名堂!”

    太奶奶发威了:“你说谁无名堂?”

    “我说――我说――妹妹无名堂?”

    “瞎说,妹妹怎么无名堂了?”

    “我说――我说――Steven无名堂――”

    老鼠Steven是我们家的“替罪鼠”,有什么事都可以怪到Steven身上。太奶奶见替罪鼠都扯出来了,赶紧打住,接着往下讲:“白毛浮绿水――”

    黄米不等太奶奶说完,就跑到太奶奶身边,两手扶着太奶奶,问:“是是列样(这样)扶的?”

    太奶奶懒得跟他计较了,只想迅速推进到背诵阶段,就敷衍说:“是的,是的,是列样扶的。最后一句哈,‘红掌拨清波’,就是说鹅鹅的脚掌是红色的,它在水里一划一划的,水很清,就划出清清的波浪来了――”

    黄米挥动两臂,在空气中划动了一阵,太奶奶正在庆幸这句总算没被扯歪,黄米又发话了:“我的脚脚就不是红的――”

    太奶奶也被扯歪了:“你的脚脚怎么不是红的呢?是肉红色嘛,肉红色也是红的嘛――”

    黄米蹲地上去玩自己的脚,扳着脚指头,嘴里数着:“大哥,二哥,三哥――”

    这是太奶奶教给他的,脚趾头是兄弟,手指头是姐妹。

    他能数到二十,所以很爱卖弄,不管数什么,也不管数多少,动不动就一口气数到二十,等着人家喝彩。但他是个实事求是的人,每数一个,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东西上,而不是凭空数到二十。他的脚趾头没那么多,他就在脚旁边的空气里一点一点的,仿佛那里长着一排脚趾头一样,一直点出尺把远:“十八哥,十九哥,二十哥……”

    太奶奶打断他:“你一只脚只有五兄弟,两只脚也才十兄弟,你怎么数出二十个来了?未必你把太奶奶的脚搬到你身上去了?”

    黄米马上跑过来数太奶奶的脚趾头,太奶奶不让他数:“莫数我的,莫数我的,脏死了――”

    但“脏”吓不倒我们黄米,他是个不怕脏,不怕臭的人,你越说什么东西脏,他越想去碰一碰。最后太奶奶只好让步:“数吧,数吧,数完了去洗手吧――”

    黄米一个一个点着数:“大哥,二哥,三哥――,四哥――是个驼驼――五哥呢?五哥――躲猛猛强(藏猫猫)了――”

    太奶奶因为裹过脚,后来又放开,所以第四个指头是弯着的,而小趾头几乎压在脚板下,正好一个是“驼驼”,另一个“躲猛猛强了”。

    “你还蛮会用比喻呢!”太奶奶笑得眼泪都出来了,笑过之后,勉强领着黄米读了几遍《鹅》,还没读熟,黄米就在叫“肚肚疼”,太奶奶只好陪他去洗手间。

    他坐在他的专用小马桶上,扯着太奶奶的裤腿,央告说:“太奶奶,你陪我,我怕――”

    “你怕什么?”

    “怕vampire(吸血鬼)――”

    “‘汪派’有什么好怕的?”

    太奶奶把van(面包车)叫做‘汪’,把vampire叫做“汪派”,太奶奶也是个十八扯,扯来扯去的,就有点搞搅了,总觉得“汪派”跟汽车有点关系,有时又扯到抗日战争中的“汪派”“蒋派”上去了,觉得“汪派”就是汪精卫那一派。

    太奶奶还没从抗日战争中扯回来,就听黄米问:“太奶奶,臭臭(臭不臭)啊?”

    “臭!”

    “是是‘臭闻焉’哪?”

    “嗯,臭而不可闻焉。”

    黄米像说相声的抖包袱一样冒出一句:“臭巴巴还在肚肚里!”,说完就格格笑。

    “你好大的胆子,还敢逗太奶奶?”

    黄米赶快声明:“报信的来了――”

    这也是太奶奶的说法,有时黄米打个屁,怪臭的,太奶奶就说:“哎呀,宝宝要拉巴巴了,我闻到报信的来了――”

    太奶奶逗他:“报信的来了?那臭巴巴也快出来了,我走了,不陪你了――”

    黄米央告说:“太奶奶,不走,我怕――”

    太奶奶趁机讲条件:“你要我不走?那你背首诗我听,就背‘鹅鹅鹅――’”

    黄米无奈,只好背诗:“鹅鹅鹅――曲项向――向向向向向向向――”

    太奶奶也无奈:“算了,算了,莫背这首了吧,别把我儿背成一个结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