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小说 > 自主家教 天才特训

第5章 良性循环 第25讲 摧残

室内,有咨客在咨询,教授在讲,众人在听。
一位母亲问:他爸粗暴,我也脾气不好;如果父母的性格都不好,对孩子的健康有多大的影响呢?
坐在旁边的老师说:一上来就检讨呢!
父亲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吗!
教授说:父母的不良个性,易导致不和谐的家庭;父母没有修养,教育方式就不会妥当,会直间或接间地影响孩子健康地成长。
母亲看了一眼父亲问:父亲对孩子,哦!有时候母亲也是这样,总是阴沉着冷脸,这对孩子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呢?
教授说:父母只给孩子好心,不给孩子好脸,就是一种心灵施暴现象,就会对孩子心理形成很严重的创伤。
女青年疑惑而好奇的重复着说:心灵施暴。
教授解释说:父母对孩子的心灵施暴是一种精神虐待现象,有损孩子的心身健康。
女士说:还会有损于孩子的心身健康啊!
教授接着解释说:对孩子的心灵施加暴力,是一种看不见的灾难,因他的恶果需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反映出来。他的危害在于导致孩子成年后对社会适应不良,个别的受害者甚至会发生心理变态些像。
父亲说:有这么严重啊!
教授说:心灵施暴式的精神虐待有多种表现,父母教育孩子时常常试验。
男士说:多种?常常?
教授说:你若不信,可以就以下形式一个个的对号入座。
母亲说:好,我们就做好准备,对号入座。
教授说:支配一切,违背孩子意愿。
女士说:谁是这号人?快入座。(大家笑)
教授进一步解释说:父母泯灭孩子天生的能动本性,凭着家长的权威,严格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既不观察,也不过问,只是主观的硬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往孩子头上强加,还要求孩子绝对服从。
父亲说:看来这得抢号了。
男青年说:难道都是这号人吗?
女青年说:难道你也是这号人?
男青年说:我好像还不是吧!至少现在还不是。
男士说:那你就别抢这个号了,这号人已经够多的了。(众人笑)
教授接着说:这样的结果,就必然导致孩子可能长成大人,但事事都很难积极主动,对各种事情都难以适应;从而,失去自主本能。
女士说:看来,这个号还得挤着坐呢!(大家笑)
孕妇慢悠悠地说:还有号吗?大家分享一下呗!免得这么拥挤。(大家笑)
老师笑着说:不是说了有多种吗!慢慢给大家发。(大家又笑)
教授说:内心温热,表面冷漠。
父亲说:谁又是这号人呢?
教授解释说:父母可能为了严格要求孩子,也许是想表现大人的威严,在孩子面前故意喜怒不形于色,给孩子冷脸面;或为了增强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对孩子的一切常显示出不闻不问、漠不关心的样子。
男士说:好像我是这号人。(大家笑)
父亲说:好像我也是这号人。(大家又笑)
母亲和女士同时说:好像我……(互相看看,大家再次笑了)
教授继续说:殊不知,这样,往往使孩子对父母失去安全依附感觉和意识。要知道,孩子对父母一旦失去依附,自然就会逐渐疏远父母,就不再对父母推心置腹;因为,已经受到心灵施暴式精神虐待的孩子,害怕遭到碰壁和冷遇。
父亲说:怪不得现在跟孩子沟通这么难呢!
男士说:有代沟远吗!
母亲说:何止是有啊!深了。
女士说:很深了。
女青年说:每超过三岁就是一个代沟吗!
孕妇说:哎呀!这沟沟壑壑的,这么多,多难交流啊!
男青年说:摆平它。
女青年说:你以为是包工程呢!给点儿钱就摆平了?
孕妇说:那就填平它。
父亲说:谈何容易呀!
教授说:有时,父母不管孩子的个性特点,只要孩子不听话、不合大人的心意就会冷脸和白眼,致使孩子在心灵上受到压抑,还不知道错在哪里。
男士说:这就是了,父母与孩子老错位吗!
母亲说:父母认为孩子不听话……
女士说:而孩子却根本就不知道该听什么话。
女青年说:哎!你俩今天到配合得挺好啊!
母亲说:跟孩子如果能像这样,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孕妇说:心心相印吗!
女士说:也不求心心相印了,能互相理解就烧高香了。(大家笑)
孕妇说:你看看,大家投缘的都拥挤到同一个号上来了,看来还得发号。
教授说:夸大的指责,贬低的眼神。
女士说:快认自己的号,对号入座去,让我们喘口气吧!太拥挤了。(大家笑)
教授接着解释说:父母急切的望子成龙,常常要求自己未成年的孩子爱用成人的标准。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所作的事情,对他那样的年龄来说,简直是奇迹壮举般的值得称颂;但父母衡量时却是用的成人眼神,这就使得孩子的奇迹和壮举变得无足轻重、微乎其微、不值一提。
母亲说:这是个大号的,正适合我,好像就是专门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大家笑)
教授笑着说:甚至,觉得孩子和成人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时,就以侮辱的语言肆意呵斥;无视孩子的努力,抹煞孩子的成绩,不能一分为二的对待、评价孩子的不足。
父亲说:这还是一对情侣号——特号(好)——这个是看着妻子的样子,专门给我量身定做的。(大家笑)
教授继续说:如果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孩子,那孩子出错肯定是经常的事;因为,孩子做事需要尝试。
老师说:其实,大人也是如此。
大家说:就是。
教授说:既然是尝试,就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正确。成人如果不是经过无数次的出错,也不可能知道什么是正确。
男青年说:错误是正确之父。
教授说:而父母却不允许孩子出错,一旦做了错事,就非批评指责不可,还习惯性的常用“总是”、“从来不”之类的字眼,对孩子的过去及其他一切进行不负责、夸大其词的全盘否定。
女青年说:这就是所谓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吧!
男士说:太不公平啊!
教授说: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严重地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进取向上的积极性,促使孩子养成胆小怕事、自卑无能的性情,从此丧失勇气和信心。
父亲说:后果很严重啊!
女士说:看来,这号人也不少。
母亲说:还有那种——号——呢?
教授说:爱的束缚,导致恐怖。
孕妇说:认号吧!
女士说:还是抓阄吧!我看随便抓个阄都有可能是自己的号。
男士说:什么有可能,你抓的阄本来就是你的号。
女士说:我说的那个号,不是你说的这个号。
男士说:我知道,我说的这个号就是你说的那个号。(大家笑)
教授接着解释说: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疼爱和关怀,为不使孩子遭受灾祸,常用威胁、恐吓的办法来束缚孩子;结果,好心却办了坏事,致使疼爱变成了灾难。
父亲说:后果更严重。
教授说:有一对姐弟,在姐姐5岁、第第4岁时,有一次,妈妈出去买东西,把姐、弟俩留在家里。这时,楼上着了大火,正向四周慢延,救火的人们发现这俩个小孩只爬在窗户上看,而且一点都不惊恐。救火的人们焦急的喊着,让他们赶快出来,而他们却一动也不动.还紧紧的插着门,真是急死人;情况已经万分紧急,救火的人只好破门而入,将俩个小孩儿抱出,这才免得一场灾祸。
女青年说:怎么这么傻呢?
教授接着说:但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男青年说:还有隐患啊!
教授说:弟弟在上高一的时候,患了自闭症,退学呆在家中。
父亲说:这下可麻烦大了。
教授继续说:在接受心理调整时才得知,小时候,妈妈每次出门都要告诉他们,外面都是坏人,除了妈妈叫门,谁喊也不能给开门。
母亲说:很多父母都会这样告诉孩子。
教授说:是呀!母亲为了孩子不要受损,结果,导致孩子对任何人都不信任,为孩子深深地埋下了祸根,直至连普通的学习度不能适应。
女士说:好心办了坏事。
教授说:做父母的利用孩子对自己的信任,让孩子整天置身于恐怖之中;致使孩子终日神经紧张,提心吊胆,这难道不是一种严重的心灵摧残?
孕妇说:啊!心灵摧残?
男士说:这么严重啊!
老师说:父母教育的无知,对孩子来说是很残忍的。
母亲问:那我家的孩子都那么大了,还总是害羞,总是有羞耻的感受,这是怎么回事?
教授说:心灵施暴、精神虐待式的摧残,最容易引起孩子的羞耻感。
父亲说:我们也没——怎么——虐待呀!
母亲说:那这是怎么形成的呢?
教授说:羞耻感是由父母的评价和态度直接引起的。
父亲疑惑的说:评价和态度?
教授说:孩子的羞耻感来源于被父母厌恶、疏远和被孤立。
母亲说:我们怎么可能厌恶孩子呢?
父亲疑惑的问:父母会厌恶、疏远、孤立孩子?这怎么理解呢?
教授说:父母亲在养育婴幼儿时,只管温饱而缺乏柔情和爱抚,孩子就不产生对任何人的依恋。而依恋是人类最初级的社会性情感,没有过依恋,也就没有了初级情感,就不可能发展较高级的社会性情感。
孕妇重复着说:缺乏柔情和爱抚就不产生依恋。
教授接着说:这样的孩子是情感冷淡者,除了生理满足引起的快乐,受伤害或受侵犯引起的愤怒,以及恐吓和威胁引起的恐惧等几种原始的情绪外,其他什么情感也没有。
女士说:那会怎么样呢?
教授说:这样的孩子可能聪明,可能智商高;但情商低,无情感能力,而且,很难适应家庭和社会,甚至连自己都不能承认。
母亲说:哪个父母能不爱自己的孩子呢?
教授说:一般来说,父母亲和孩子都自然地形成了依恋关系;但由于离婚或别的什么原因,婴幼儿依恋的人突然离去,这就会使孩子因分离而焦虑或抑郁。
父亲说:可我们又不是这种情况啊!
母亲说:而且对孩子非常的好。
教授说:可过分保护又容易使孩子的依恋变成依赖,使孩子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
父亲说:我们好像也没有过度的保护呀!
教授说:当婴幼儿光着屁股,而大人说“羞!羞!”的时候,孩子的羞耻感便已经开始萌芽了。
男士看看女士说:这种话没准咱们也说过。
母亲说:也许逗孩子玩儿时说过。
教授说:父母亲本人羞耻感强烈,过分爱面子、怕羞耻;通过迁移默化,孩子也就容易产生强烈的耻辱感。
父亲说:你别说,我们大人,在这方面还是有的——爱面子。
女士说:死要面子活受罪。
母亲问:那怎么才能避免和纠正孩子的这种羞耻感呢?
男青年说:这才是最关键的。
女青年说:我们也需要啊!
男青年说:不谋而合。
女青年说:这叫英雄所见略同。(大家笑)
教授说:只有在尊重人性的家庭环境里成长,独立自主意识才能不断加强;反之,父母如果凭个人好恶决定对孩子的赏罚.孩子取悦于父母,或听话时加以夸奖或袒护,不如意不听话就斥责、惩罚,这种过分的无原则的夸奖与厌恶、疏远交替,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强烈的羞耻感觉便容易产生。
父亲重复着说:要尊重人性。
老师说:就是要尊重孩子。
教授接着说:如果给贪污划分档次,贪污救灾物资是最高档次的贪污行为。如果给摧残划分档次,摧残孩子的心灵是最恶劣的摧残行为。
母亲说:罪孽深重啊!
教授说:为人父母,一定要读懂孩子的心灵,千万别无意中摧残自己的孩子,遗憾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