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火烧连营
更新时间:2016-10-11 本书阅读量:次
俗话说,水火无情,尤其火所带来的灾难是毁灭性的,其破坏力更彻底,一场大火过后连草木都会化为灰烬。在古代,火被广泛的应用于战争当中,用火来作为武器攻击敌人,可令强大的敌人顿时陷入混乱,不管多么强悍善战的军队遭到火的袭击都毫无还手之力,面对火攻任何先进的作战器具都发挥不了威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借助火这个外部因素,往往可以扭转战局,反败为胜。
影响三国历史的三次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最后决胜的关键因素都是一把大火。官渡之战,曹操采纳了许攸的建议,一把火烧了袁绍乌巢的粮草,致使占有很大优势的袁军不战自乱,一败涂地。赤壁之战,周瑜一把大火烧的曹操人仰马翻,落荒而逃。夷陵之战,陆逊一把大火烧的刘备几乎丧生火海,火势延绵四十座营寨,刘备兵败如山倒,数万蜀军多半葬身火海,化为焦土。 在夷陵之战的前期,刘备一度占了上风,在表面上来看,似乎是刘备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实际上恰好相反,刘备每前进一步,都是迈向失败的深渊,不断的陷入被动,直到完全掉进了陆逊布置好的陷阱之中,最后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狼狈不堪,几乎丢了残生,这能不令刘备即愧且怒吗?当然更不服气,但是回天无力,这一仗败的太惨了,几乎就是全军覆没,已经没有力量反击了! 吴蜀两军对峙于猇亭,刘备求战心切,频繁挑战,吴军坚守不出。蜀军屡次叫阵辱骂,吴军装聋作哑,不予理睬。如此这般,一连数月,吴军任你千条计我有老主意,以不变应万变,蜀军毫无办法。两军从春寒料峭的初春时节一直相持到酷热难耐的闰六月。蜀军辱骂激将,对吴军都不起任何作用。蜀军已经没有耐心了,但是攻不下也没辙。此时的吴军将士也失去了耐心,他们认为主帅畏敌不前,有损军威,令全体将士寒心,坚决要求出战,陆逊照旧不准。陆逊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他在给孙权的信中说,夷陵是荆州的咽喉门户,这是一场关系着江东生死存亡的战役。但是他也很自信,他认为他的这个对手刘备其实一点也不可怕,是个军事白痴,他有把握击退刘备。 本来刘备最好的办法的就是水陆并进,水陆并进吴军还真不易抵挡。但是刘备却是舍船就步,连营四十里,可见刘备不仅不会打仗也不会治军,对付这样的军事菜鸟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所以陆逊在给孙权的信中说,主公您可以高枕无忧,看陆逊如何生擒刘备。其实刘备也不是不知道水陆并进,实在没有什么水军,说到底还是准备不足,他以为打仗就是打群架,数人头就可以了,凑齐足够的人马,人多势众就能吓倒人。 刘备因为战线已经拉得很长了,他想速战速决,但是需要打破陆逊的坚守策略。刘备山谷中埋伏了八千精兵,而派出吴班率数千老弱残兵在平地安营扎寨,以为诱敌之计,一旦诱出吴军,八千精兵一起杀出,可一鼓聚歼吴军。吴军的将士果然有的就要上当,认为现在是好机会,可以消灭这伙蜀军。但是陆逊又不准,他很快看出了刘备的意图。他跟那些急于出战的将士说,山谷中一定埋伏有大批最精锐的蜀军。果然,吴班在平地活动很久,不见吴兵的一个影子,诱敌之计显然又未得逞,山谷中的蜀军只好现身。此时吴军将士才发现陆逊果然料敌很准,对陆逊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开始服气陆逊了。 天时地利人和,刘备一样都没有占,全被陆逊包了。五黄六月,是江南一年中最难熬的时节,酷热难耐,暑气逼人。蜀军将士本来士气高涨,但是现在身处在火炉中一样,被这鬼天气折磨七荤八素了,估计早就热倒一片了,不断有人中暑,加上陆逊坚守不出的持久策略,将蜀军将士的体力毅力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哪里还有斗志?此时蜀军的斗志完全涣散!还没有打仗,蜀军将士就已经普遍产生了厌战情绪。刘备也实在拿老天爷没有办法,只好令水军舍舟全部转移到陆地上,将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以避暑气,依傍溪涧,就近取水,暂且屯兵休整吧,实在是热的受不了了,只待到了天高气爽的秋季再跟吴军决战。 刘备将军队撤回深山密林之中避暑,等到秋季再跟陆逊一决雌雄。但是他忘记了,他并没有跟陆逊约定决战的时间,这是两军交战,不是一家说了算。蜀军耗不住了,吴军的精神头上来了。陆逊发现,蜀军已经处在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补给困难,加上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严重,显然反攻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为了万无一失起见,陆逊在做全面反攻的前夕,派出小股部队做试探性的攻击。但是一出击,就被蜀军打败。这时候吴军将士认为在跟蜀军对峙进攻才是时候,现在蜀军都撤回去了,连营百里,防守的已经很严密了,似乎很难取胜。在该打的时候退缩,在不该打的时候又去打,白白的损失了许多人马。但是陆逊说,我们军队的牺牲不是毫无意义,而是意义非常重大,通过这次试探性的进攻,我已经知道怎么样对付刘备了。要知道,刘备号称天下枭雄,足见也不是等闲之辈,在前期蜀汉集结大部分兵力,还是不容小觑。现在被我们耗的已经没有前期进攻那股势头了,相持一久,军队不战都疲惫不堪了。我们以逸待劳,他们劳师远征,又耗了几个月,已经完全没有战斗力了。而我们休息的很充足,将士们忍耐了很久了,他们士气低落下去正是我们士气高扬的时候,现在正是我们生擒活捉刘备的时候。 吴军各带茅草及其他引燃之物,向密林深山之中的刘备发起突然袭击,将蜀军木栅所筑成的营垒点燃,炎夏之际放火是最妙不过的了。营寨起火,盛夏时节的树林、茅草不点火也自燃,火势迅速蔓延,殃及四周的树木。天公不作美,又刮起了大风,火势顺风,深山中蜀军百里营寨连在一起同时起火,一发不可收拾,蜀军陷入一片火海。大火燃烧了整座山林,烈焰冲天,血红的火光映照山谷。在这恐怖火光的指引下,吴兵猛虎般的扑过来,蜀军军营早已一片混乱,哪里还有还手之力。蜀军被杀死烧死无数,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兵力逃出火海。吴将朱然率军五千首先突破蜀军前锋,前后夹击。吴军将士全部出动,蜀军大败亏输,死的死,降的降,丢盔弃甲。 蜀军将士被大火烧死化为焦土的,被敌人杀死顺流漂人江中的,一片狼藉,惨不忍睹。可谓浮尸满江,血染巫峡,这一战蜀军将士死伤恐怕是难以计数! 刘备打发到江北镇守的黄权也被吴军切断了跟刘备的联络,黄权只好投降曹魏。刘备大概很后悔没有听黄权的,所以他一点也没有怪黄权投降曹魏,他说是我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我。因此在黄权投降了曹魏后,刘备没有株连黄权的家人,照样给予照顾。曹丕很赏识黄权,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曹丕对黄权说,你投降我大魏,是受到了陈平韩信的故事启发而弃暗投明吗?黄权回答说,刘备对我特别礼遇恩宠,我也是被迫无奈才不得不归顺大魏。当时我军兵败如山倒,我跟大部队完全失去了联系,我走投无路,但是我不会投降此时的敌人孙吴,只能投降陛下。况且败军之将,得蒙陛下免死,已经是很幸运的了,哪里还敢跟古人相比呢!此时有传言说黄权家人因为黄权投降受到株连,已经被杀了。曹丕要为黄权的亲人举行个悼念的活动什么的,但是黄权知道这一定是谣言。他很了解刘备诸葛亮,他说我跟刘备诸葛亮推心置腹,我想刘备一定能理解我降魏的苦衷,刘备也不是那样蛮不讲理的人,他不会诛杀我的家人。果然,后来证实黄权的家人没有受到丝毫的牵连。 吴军齐集猇亭,连破刘备军营四十座。刘备狼狈不堪,几乎不曾葬身在火海中,在御林军的拼死护卫下才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这一战蜀军东征将士丧失殆尽,粮草物资大半化为灰烬。刘备乘夜突围逃遁,行至石门山,曾经被刘备部将张南包围的吴将孙桓趁机突出包围,被人围困很久的孙桓,积下了一肚子的恶气,正好在刘备身上出出气。于是孙桓对刘备一路穷追猛打,刘备几乎被孙桓生擒活捉,刘备的后卫将军傅彤拼了一条命才算保住了刘备作为皇帝的体面,否则难免被俘之辱。刘备被孙桓追赶的上气不接下气,孙家子弟个个如狼似虎,孙桓当年不过二十多岁,刘备被这样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逼迫,他当然不服气。刘备不禁气愤的说,我出道的时候,孙桓这小子还在吃奶呢,没想到今天尽然被这小子逼迫到这步田地! 刘备终于逃入白帝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一路追击,幸亏赵云率军前来接应,挡住吴军。此时的吴军就要不要继续追击刘备展开讨论,潘璋、徐盛急于立功,极力主张乘胜追击,攻下白帝城,活捉刘备。孙权写信问陆逊的意见,陆逊、朱然认为追到这里可以了,吴蜀两国间的战争不宜陷入的太深,不要给强大的曹魏有可乘之机。关羽在攻打曹仁的时候,孙吴来了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们是玩这套的高手,岂能不明白这个道理。果然如陆逊所料,魏军多路出兵,打算乘机浑水摸鱼、袭击孙权后方。其实早在刘备百里连营的消息传到曹魏那里,曹丕就知道刘备必败。他说没有连营百里能拒敌的,刘备犯了兵家大忌。两家斗的差不多了,我们也该行动了。但是孙权早有准备,派吕范诸葛瑾等挡住了南下的曹仁、张辽、曹休、曹真等几路大军,这一战曹魏也是无功而返。 夷陵之战刘备败的很惨,他不甘心他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当曹魏趁机伐吴的时候,刘备写信给陆逊说,曹魏将要趁机进兵江陵,我也想趁这个机会卷土重来,将军觉得怎么样,要不要奉陪到底?陆逊回信说,我劝您啊,还是消停一会吧,才吃了败仗,你哪来的力量奉陪我呢?非要再次东征,也不过多惨败一次,还是不要大老远的跑来送死的好! 尽管刘备无力东征雪耻了,但是胜利一方的孙权还是派人来向刘备求和。中大夫郑泉代表孙权前往白帝城,拜访刘备,谋求两家和解。孙权这个时候是可以化解曹魏的威胁,但是他更愿意跟刘备和好,不是因为孙权觉得刘备比曹丕亲,而是因为曹魏比刘备强。曹魏太强大,相比吴蜀都很弱,只有两家相对弱小的联合起来才可以对抗强大的一方,若蜀汉被灭,孙吴也就快了。同样。若孙吴被灭,蜀汉也会随即完蛋。如果两家继续打下去,必然同归于尽,最后便宜的还是曹魏。孙刘两家抱团取暖,不是因为亲热,而是有曹魏强大的压力。孙权很清楚这一点,刘备不管怎么说,也是明大势的一代枭雄,于是孙、刘两家经过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战后重归于好。 但是刘备此战之后是一蹶不振了。他征战了大半辈子,亲自领导的战役,失败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每战必败,战败就逃,狼狈不堪。但是夷陵之战是刘备的一次豪赌,可以说他押上了老本,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而刘备是不会打仗的,在此战中他岂止是一招不慎,而是完全的冒进主义。刘备输给了他的后生晚辈,这让他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这一仗是他的生命,所以在他惨败退回到白帝城后,不久在忧愤中驾崩,随着刘备的去世,三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