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刘璋
更新时间:2016-10-11 本书阅读量:次
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随着赤壁的败绩而破灭。战争就意味着破坏,无论结果是胜还是败,都会留下很多的后遗症。胜利了,固然急需疗治战争留下的创伤——恢复生产,抚慰人心。而失败了更是一场灾难,即使没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也会影响民心士气。曹操口含天宪,号令四方,东征西讨,威名远播,是北方大地上的实际统治者。他的威望一步步树立起来是配合着一系列的军事胜利,他的官位节节攀升,地位不断巩固都是军功累积的结果。枪杆子保卫政权,在乱世军事胜利更是能为自己在政治上不断加分。反之,打败了仗,尤其是打了大败仗,就不止是军事上的失利了,在政治上也是得了负分,所以新败之后,曹操急需稳定内部情绪,免得后院起火。
曹操无暇南顾,给了孙刘两家发展壮大的机会。孙权方面周瑜攻取了江陵,孙权也想趁机攻取合肥,曹操方面虽然守住了合肥等地,但是足见孙权的翅膀越来越硬了,敢于公然挑战曹操,当然也是因为有跟曹操直接对抗的能力。刘备是赤壁之战最大的受益者;刘备多年积累下的威望,现在终于开花结果了,他现在不再是那个无立足之地的游击队长了,而是坐拥四郡之地,兵强马壮的一方诸侯,不仅有跟曹操叫板的勇气,也有跟曹操叫板的资本了。刘备在荆州士民中间的影响力,让更多的荆州士民聚集他的旗帜之下,使得他的势力大增。可以说,刘备是一夜暴富!孙权方面对刘备势力的快速增长感到不安之余,也是积极拉拢,甚至将重要的战略要地都借给了刘备。 尽管赤壁之战后刘备已经可以与孙权比肩而立了,但是素有王霸之志的刘备,不是以得到荆州的几个郡为满足的。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所做的战略规划中,益州是要拿下的另一个战略要地。其实,益州岂止是刘备一家眼中的肥肉,曹操孙权也将益州加入到他们菜单中了,早已是垂涎三尺,所以益州注定也是一块是非之地。 益州农业发达,水利先进,纺织业天下之冠,蜀锦驰名海内,那时候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益州遍地黄金,富得流油,因此益州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加上益州的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任何一方诸侯,得到蜀地,没有不想在此地建国称王的。这样的一块宝地无法不让人惦记!而此时益州的主人刘璋又懦弱无用,在所有诸侯眼里就是一颗软柿子,就连本来依附刘璋的汉中太守张鲁都想来捏一把。 刘璋不同与其他的诸侯是创业之主,而是子承父业,但他也不是守业之主,更无法跟孙权那样积极进取,以守为攻,审时度势的守成明主相比。可以说,刘璋基本就是一个躺在父辈们打下来的地盘上坐吃山空的二代。刘璋的能力不足以应付当时复杂的局面。他是刘焉的幼子,在仆妇们的细心呵护下长大,自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日子,没有经过什么历练,突然的接手了一大摊子事,一定是处理不好的,只有依靠父亲留下的人马。 如果能力不足,不管你掌握多大的权力和有多少资源供你分配都于事无补,因为权力不能代表能力,资源不能代表财富,正如聪明不能代表智慧。刘璋像坐拥一座大宝藏的未成年人,不仅外人都有觊觎之心,连他的监护人们也都整天琢磨着如何能从他那里拿到更多的金银财宝。刘璋确实是政治上的未成年人,政治上的成熟首先是要有识人之明,而刘璋恰好就是用人不当。当然,也不能说他用人不当,而是不辩忠奸,他用了可行但并不可靠的人办事,这才导致了他最后将父亲留下的诺大家业拱手让于人。法正和张松是刘璋所信任的人,很多重要的工作都交由这两个人办,但是这二位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者,整个就是两只白眼狼。 汉中太守兼五斗米教主张鲁与刘璋是近邻。本来张鲁是依附于益州集团的,但是刘璋的父亲刘焉死后张鲁越来越不服气刘璋。当然也是因为刘璋对张鲁嫉妒和排挤,将张鲁逼反了。张鲁是一派教主兼一方诸侯,也是骄纵惯了的,刘璋懦弱无主见,张鲁一点也不把他放在眼里。在张鲁眼里,刘璋也是软弱可欺的,根本就不服从刘璋的号令。刘璋也知道,如果不还以颜色,张鲁是容易捏软柿子成瘾的。于是刘璋一怒之下杀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自此双方结下了仇怨。刘璋决定派兵教训张鲁,结果反被张鲁击败,所以张鲁被刘璋视为最大的威胁之一。长期被内忧外患困扰的刘璋,既想拔掉汉中这颗讨厌的钉子,也担心益州本土势力乘机作乱。 此时刘璋又得到消息,说曹操派钟繇等人进攻汉中。现在张鲁面临被曹操吞并的命运,本来张鲁是他的敌人,曹操攻击张鲁他觉得当然很好,但是唇亡齿寒,兔死狐悲,让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更加地感到内外交困。他非常担忧曹操吃掉张鲁会进一步进攻益州,他自知不是曹操的敌手,惶恐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刘璋的部下也都清楚,刘璋守不住益州,都想为自己找后路,张松法正一定是暗中最活跃的那些人。他们一定经常琢磨怎么样将自己的主人出卖及卖什么样的价钱。自然,他们希望他们的主人卖的价钱越高越好,主人卖个好价钱,他们也跟着水涨船高,拿到的提成一定也是非常可观的!本来张松是很想把宝压在曹操这里的,毕竟在当时能出大价钱的非曹操莫属。在曹操拿下荆州后,刘璋想跟曹操套近乎,派张松去道贺。张松也想利用这次机会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但是一向财大气粗的曹操,对他很吝啬,给他的好处不仅不能令他满足,而且因为张松其貌不扬,没有受到最起码的礼遇,张松觉得受到侮辱,自然从此恨上了曹操。 就个人的感情而言,张松恨极了曹操,更重要的是他还算了一笔账,自己的利益在曹操那里得不到满足。所以当刘璋向他问计,他当然不会考虑整个益州集团的前途和命运。他建议刘璋请近在荆州的刘备帮忙。因为一方面刘备是刘璋的宗亲(当然是很不靠谱的,即使是亲兄弟也不一定靠得住,如果对自己有利,刘备照样会老实不客气的打益州的主意,条件也允许,刘备更是不会错过机会,他会毫不迟疑的将刘璋的益州吞并)。其次,张松认为刘备现在兵强马壮,是当今唯一敢于与曹操叫板也是唯一有能力对抗曹操的英雄。 刘璋是个没有主见的人,即没有对抗曹操的勇气,也没有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于是听从了张松的建议,决定派法正为使者去迎接刘备。法正跟张松也是一路货色,他觉得刘璋给他的地位不够高,也早想另投明主了。他到刘备那儿,发现刘备可以给他更丰厚利益,在刘备这里他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法正作为刘璋的使者,却不代表刘璋的利益,而是甘愿为刘备做内应。他力劝刘备趁机拿下益州,刘备当然大喜过望,马上领兵入川。刘璋前门拒虎后门迎狼,请刘备来帮忙无异于引狼入室,最终不得不将自家的诺大家业拱手让人。本来刘璋是有足够的资本用来抵抗的,益州不是轻易就能被拿下的,但是为了避免一场刀兵之灾,刘璋还是选择了开城投降。俗话说,“慈不掌兵,义不理财”,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的人,有时候总是更像一个人。在专制时代,所谓的政治就是征服、杀戮、不择手段的夺取权利和维护既得利益。所以信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等厚黑哲学的人,更容易成功,但是那不过是喜欢操弄别人的命运的政治动物。刘璋玩不了政治,因此他没有极强的权欲,他既没有能力去操弄别人的命运,也没有兴趣。他不愿意为了自己的一家自私,再让更多人为他牺牲,所以刘璋毕竟也算是个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