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小说 > 三国随想

3、奉命求救

  毫无疑问,赤壁之战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正是曹操兵败赤壁,才形成了鼎足三分的历史格局,中国的统一也因此延迟了半个多世纪。影响赤壁之战胜负的关键因素自然就是孙权集团和刘备集团的联合。促成孙刘的联合的主要因素是来自曹操的压力,同时这场战役也是那个时代最杰出人物之间较量的结果。

  在赤壁之战前后,三国时代最杰出的人物纷纷登台亮相,扮演不同的角色。而诸葛亮在这场决定天下未来命运的较量中,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尤其在刘备集团中,台前幕后都有诸葛亮的身影。不过诸葛亮在刘备集团中扮演的角色虽然很重要,但肯定也不是如《三国演义》中吹的那样神乎其神。《三国演义》中甚至认为是诸葛亮的激将法促成了孙刘联盟,这当然是小说家言。那么,诸葛亮对孙刘联盟的促成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呢?其实诸葛亮并不能左右孙权集团,跟刘备联合是孙权拍的板,孙权之所以要下定决心对抗曹操,是孙权的个人野心所决定,而绝不是受诸葛亮激将法的影响。在赤壁之战的前前后后,诸葛亮当然很出彩,但也不是主角中的主角,说到底他不过是代表刘备集团,这个集团的头还是刘备,所以说诸葛亮是代表幕后主角到前台来出演的配角。

  孙权不甘心居于人下,所以他不会仰人鼻息,这就注定了孙权不会投降,一定是要跟曹操对抗到底的,因此他一定会联合凡是可以联合的力量。此时唯一敢于跟曹操叫板的也只有刘备,何况刘备虽然弱小,但也不是没有任何资本,至少刘备加上刘琦的兵力也不下两万,在古代两万兵力也是个不小的数目,所以孙刘联合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至于兴复汉室,早就是一句口号了,不是孙权所关心的。曹操忠奸也无关他的痛痒,可以说跟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实际上他的野心也不比曹操小。

  建号立国,称王称帝以及他的子子孙孙都能沾他的光,跟着称王称帝,作威作福,永远享受荣华富贵才是孙权的最高理想。其实任何割据势力的最高理想都跟是孙权一样的。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就讲的很清楚,他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可见只要有点实力的,都想过把帝王的瘾,包括曹操自己,当然也包括刘备在内。刘备小的时候,他指着他家茅草屋傍一棵亭亭如小车盖的大树说,我长大了就要乘坐这种类型的车子,也就是皇帝才能坐的车子,可见刘备从小就立志要当皇帝。至于后来手下人劝进,他一再辞让,自然是作秀了,这是开国皇帝登基之前必须要表演的节目。曹操进兵荆州讨伐刘备就是为统一天下做铺垫。那么统一了天下之后干什么呢?很显然,中国古代不管是政客还是那些抗暴领袖,只要有机会,哪怕是抢到很小的一块地盘,都急不可耐的想要称王称帝,不管以后会怎么样,先过把瘾再说。

  曹操算是很沉得住气的了,像袁术之流就猴急的不得了,得到了一块传国玉玺就敢公然称帝。曹操虽然不急着当皇帝,但是统一天下的雄心是不会死的,甚至是带着很急切的心情,因为此时曹操已经年过半百了,古人这个年纪就是生命倒计时的开始。岁月不饶人,再强的人也奈何不了阎王爷,阎王爷召唤谁敢不来!生老病死是自然的法则,不管哪个人都会老去,自然也会死去。在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在大江上大宴群臣,酒酣耳热之际,曹操诗兴大发,于是赋诗一首,就是那首著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句子就是他的感慨,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曹操是很想在他的手里统一天下,甚至以为在他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四海一统。“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以解释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但是在此曹操未尝就没有流露出对即将统一天下的得意和兴奋的心情。

  曹操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如果平了荆州擒获刘备,那么他还能容忍孙权割据一方吗?因此若刘备被擒获,那么孙权离灭亡也就不远了。如果孙权刘备都被灭了,刘璋张鲁等无用之辈他还用放在心上吗?到那时候称王称帝是肯定的了。政客野心家们一旦大权在握就开始琢磨着过把当皇帝的瘾,何况曹操是自己打下来的江山呢!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孙权不是刘表,他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因此他不会坐观成败。他知道,其他的诸侯都被消灭了就该轮到自己了!刘备如果灭亡了孙权很快就会暴露在曹操的刺刀之下。所以诸葛亮过江跟孙权方面谈联合进展很顺利,可见并非是诸葛亮三寸不烂之舌激将取得的胜利,而是形势变化使然。尽管诸葛亮有很强的外交能力,但是孙权也不是三岁小孩,哪里会那么容易就被忽悠了!

  诸葛亮“奉命于危难之间”,也是在刘备兵败当阳几近走投无路时刻奉刘备之命向孙权方面求救的。开始逃亡刘备还是“携民过江”,不肯舍弃大批追随他的老百姓,因为老百姓就是本钱,有炮灰可用,就不怕没有翻盘的机会。其实这不独刘备将老百姓视为自己打江山的本钱,所有的大人物都视小百姓为兵源和赋税的来源,几乎没有哪个大人物会把小百姓当人看待,都是将百姓视为他们打江山的炮灰。当然,嘴上说的都是很动听的,什么成就大事的人要以老百姓为根本,种种美妙的许诺和煽情的语言很是令人感动。这就是典型的传销模式,动听的话讲了几箩筐,发大财等美妙的许诺很诱人,忽悠大部分人投入了血本,结果发大财的不过是几个头目。吃香喝辣的是极少数的人,大部分人被骗的倾家荡产。

  曹操孙权等都很熟悉“传销理论”,处境极其危难中的刘备更懂这套理论是他咸鱼翻身的唯一希望,所以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轻易放弃大批追随他的民众的。但是曹操追赶的实在紧了,这才什么也不管了,逃命要紧,顾不了许多了。但是刘备还是不忘带上对自己创业有用的将领,而扔掉逃难中成为累赘的老婆孩子。刘备自称是刘邦的子孙,至于是不是刘邦的子孙已经不可考了。荒淫的帝王,大小老婆成群结队,繁殖能力自然也是很可观的,时间长了,子孙遍天下,所以刘备是否刘邦的后人是找不到证据的,但是从刘备毫不迟疑的扔掉老婆孩子独自逃难这一点看,刘备确实很像刘邦,看来刘备还真是刘邦的子孙,很有乃祖遗风!

  至于荆州的老百姓为什么愿意舍弃家园跟着刘备跑,多半是害怕曹军屠城。曹操在徐州有过屠城的先例,又在官渡之战中坑杀过七万投降了的袁军。有过大规模屠杀平民暴行的军队,在老百姓眼里就是杀人不眨眼的兽类,落到这帮畜生手里哪里还有活路!估计曹操的敌人对其暴行也是一再夸大渲染,曹军屠城越传的满城风雨,曹操的面目就越是狰狞恐怖,小百姓闻之不寒而栗,在曹操没来之前他和他的军队就已经是恶魔的代称了,单曹操名头就能达到治好小儿夜哭症的效果了。曹操进军荆州,荆州百姓无不闻曹色变,而刘备做官确实做得很好,不扰民不害民,在老百姓中间有良好的声誉,大家都相信刘备,所以死也要跟着刘备跑。

  刘备带着大批民众逃亡,所以行动特别缓慢,很快就被曹军的轻骑兵追上。刘备什么也不管了,安全第一,慌忙逃走。曹军俘获了刘备的大量辎重和追随刘备的百姓。不过没有发生荆州百姓所恐惧的屠城,因为此时没有必要屠城,屠城也是有目的的,能不屠城还是不用滥杀无辜的好。刘备逃到长板坡,张飞暂时挡住了曹军,此时孙权派代表鲁肃过江了解情况,表示愿意与刘备联手对抗曹操,刘备才算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事态紧急,火烧眉毛,大敌当前了,诸葛亮随鲁肃过江跟孙权方面谈联合的事。刘备继续南逃,与前来接应的关羽的水军同往江夏,在夏口与刘琦军队会合,这个时候刘备才算是脱离了虎口了。

  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向孙权介绍了当前的形势,其实说的也就是刘备被曹操打的走投无路这件事。诸葛亮当然不会这么说,更没有开门见山,直接向孙权喊救命。而是站在刘备的角度讲,说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这个时候刘备哪里还有力量跟曹操争天下呢,当务之急是如何抵抗的住曹操的大军。但是诸葛亮说的好像是曹刘两方相持不下一样。当然他也承认曹操势力强,刘备败了,只不过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已。表示刘备虽败但是毫不气馁,大有愈挫愈勇的意思。诸葛亮一个字也没有提到求救,只是把孙权也拉下水。他说将军您估量下您的实力能否抗拒曹操,如果您有跟曹操抗衡的勇气,应该早点跟曹操断绝往来,如果没有信心抵挡曹军,也应该早点向曹操递上降书,投诚到其麾下。在关键时刻最忌讳的就是犹豫不决!诸葛亮大概也看出孙权绝不甘愿屈居于曹操之下,他是只希望孙权早点下定决心。果然,孙权反问诸葛亮,你家主公刘豫州怎么不向曹操投降呢?诸葛亮后面的话就是官样文章了,说的大义凛然。他说田横不过齐国的一个壮士,尚且守义不辱,更何况我们刘豫州天潢贵胄,盖世英才,众望所归。不能成功就成仁,怎么会投降曹操呢!

  孙权这个时候也没必要装深沉,跟诸葛亮在口舌上绕来绕去也没意思,干脆亮明了底牌。他明确的表示,我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当即向诸葛亮表示,他决定了跟刘备联手对抗曹操。孙权抵抗曹操的决心已定,但是他也知道,打仗毕竟拼的是实力。他也想了解下友军方面的情况,实力够不够。诸葛亮如实地告诉了孙权,刘备这边关羽水军不下一万,再加上刘琦的人马,合起来也不下两万。似乎少了点,但是他分析了敌人的劣势。曹操追赶刘备,一日一夜三百里,军队已经相当的疲惫了,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要战胜曹操可以找到敌人更致命的弱点为突破口,那就是曹军北方人,打江南地区要依仗水军,北方人都是旱鸭子,打水仗必败无疑。

  另外,曹操所依靠那些荆州本地人,其实并不是十分可靠,因为刘琮蔡瑁等人投降曹操,并不代表大部分荆州人投降曹操,很多人是迫于形势,他们是不会为曹操卖命的。可见这场仗曹操不仅没有百分之百胜算的把握,相反还有很多先天的不足。所以诸葛亮说如果贵我两方能携手合作就一定能战胜曹军,曹操被打败一定会退回北方,那么鼎足之势就形成了,也就是我们两家就能继续割据一方。诸葛亮分析的很到位,孙权完全同意诸葛亮的意见,于是孙权集团和刘备集团正式宣布缔结为同盟关系,一起对抗曹操。诸葛亮不辱使命,很出色的完成了刘备交给他联合孙权的任务,在此也充分展现了他的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