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小说 > 三国随想

第六章:刘表

  董卓之乱是进入三国时代的前奏。在此时,大汉国土上几乎处在一个无处不动荡,无处不争战的状态,摇摇欲坠的旧秩序瞬间被打的粉碎!只有荆州这块土地是难得的一块净土,这应该归功于荆州的主人刘表保境安民有方。就在中原大地上纷扰动乱,各路诸侯厮杀正酣之际,荆州这块土地上,生产照常进行,教育大力发展,活力无限,闻不到丝毫硝烟的味道,俨然化外之境,是北方士人心目中的“桃花源”!

  刘表也可列入到三国风云人物的排行榜上,他是王允之后第一个比较有实力的士大夫,以其正牌的皇族身份和党锢之祸中积累的政治资本,是完全有条件在未来天下的大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他应该是这场游戏不可或缺的一员。然而,逐鹿中原的大戏从拉开序幕到高潮迭起,都没有引起他的兴趣,在其他诸侯都很入戏的时候,他却醉心于地方的建设,像个勤奋的老农精心的打理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

  刘表没有政治上更大的野心,志不在建立什么雄图霸业,他所扮演的角色不过是保境安民的好官。他兢兢业业,造福一方,可以说,刘表是很能干的一方大员,也就是说,刘表是很适合扮演贤臣良吏这一角色的,但是他生不逢时,早就错过了治世的末班车,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他的戏份了!

  经过激烈的争战之后,硝烟弥漫的中原大地上成为了袁曹两家对峙的战场,这场决定未来走向的战争,刘表无论如何无法置身于外。然而刘表一直迟疑不决,他并不想参与其中,虽然他也一度表示过支持袁绍,但实际上他只是个看客。

  其实刘表在中原争霸如火如荼之际,他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至少要拓展自己的地盘。他所处的荆州富庶有余而自守不足,可以说是一块典型的四战之地。但是对于稍有野心的诸侯来说,荆州却是一块重要的战略要地,是南下和北上的缓冲地带,无论是北方军阀还是南方的军阀,一定都是要觊觎荆州的,南北双方无不将荆州列入到下一步须夺取的单列中,刘表要守住自己的这块一亩三分地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如愿。但是如果他稍有远图之意,是可以利用荆州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有所发展的,至少也能打破夹缝中求生存的困境。后来的刘备不过以荆州的部分土地为基础就能西取益州和汉中,继而开创一代霸业,跟曹操孙权鼎足而三。如果刘表早点动作起来,鼎足而三的恐怕轮不到打游击的刘备了。

  退一步讲,纵然刘表没有王霸之志,不思远图计,但是在中原诸侯基本星落云散之后,北方大地上进入袁曹两家争夺霸权的时候,也应该选边站。甚至选边站也不会站错队,因为刘表站到哪一方就是哪一方的强援。以荆州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跟刘表并肩作战的一方是有十足胜算的把握。尤其是当战争陷入胶着状态的时候,刘表帮曹操袁绍就会败。同样,如果刘表帮的是袁绍,那么曹操会败得更快,两线作战曹操是无论如何都对付不过来的。可见这个时候刘表所处的地位跟楚汉相争时期的韩信是一样的重要。

  在官渡之战初,刘表的谋士多半是挺曹操的,有可能刘表的谋士们觉得曹操比袁绍有潜力,也可能早就发现曹操的前途不可限量,更重要还有皇帝在曹操手里,士大夫很有一部分人有大汉情结。皇帝这张牌确实管用,让很多人模糊了政府和曹操的概念,以为忠于曹操就是忠于政府,背叛曹操就是背叛国家,爱曹操集团就是爱国了。

  刘表也曾听从蒯越等人建议派人北上,试图跟曹操联络,但是他派去的使节韩嵩觉得刘表在关键时刻狐疑不定,劝说不动,一味观望,干脆投诚了曹操,回来不是以刘表使者的身份复命,而是以朝廷命官的身份为曹操当说客。刘表大怒,要杀韩嵩,韩嵩说我有言在先,若您总是狐疑不定,您派我去曹操那里,曹操封我官我肯定是推辞不掉的,到时候我就是朝廷的人了。其实就在官渡之战之后,刘表也有过一次难得的机会,就是曹操远征乌丸,许昌空虚,客居在刘表账下的刘备建议可趁机袭击曹操,抄他老窝,断他归路,把皇帝抢到手。但是刘表还是狐疑不定,迟迟没有有所动作,等到曹操凯旋而回,悔之晚矣!

  刘表和袁绍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狐疑不定是他们的共同特点,而在处理接班人的问题上根本就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简直就像是孪生兄弟。的确,刘表袁绍在处理继承人问题上都犯了废长立幼的严重错误,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自己的身后事,违反宗法制度中长子继承父亲事业的传统,引发了内部的分裂,这也为后来刘琦刘备抗曹和蔡瑁刘琮等降曹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