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小说 > 三国随想

4、乌巢

  在官渡之战的整个过程中,袁绍一再错过了消灭敌人的机会,坐视敌人扭转不利的局面,占据主动的地位,使得自己一步步的陷入被动,不断的做着反胜为败的蠢事,其主要表现就是:凡是有利于自己的建议他一概不会采纳,凡是有利于敌人的建议他都全盘接受。如此固执的自我毁灭,实在是神仙也拦不住!因为袁绍一味的贪功冒进,急于求胜,结果是欲速则不达,非但没有一举消灭敌人,反而一败再败。过分的迷信实力,忽视基本的策略,结果被处于劣势的敌人打败。

  袁绍官渡之败主要的失误在于用人,尤其是不善于纳谏,听不进去忠言。即不听田丰的忠言,又不听沮授的忠言,而这些忠言一再证明,都是有利用袁绍的。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袁绍总是不听有利于自己的忠言?如此的跟自己的过不去,跟谁有仇也别跟自己有仇啊!袁绍不听忠言,究其原因就在于忠言往往是逆耳的,这就是性格决定了命运!

  袁绍在这场决定自己未来命运甚至自己在历史上地位的战役中,袁绍用人的失误,就已经注定了袁败曹胜的结局。在官渡之战的前后他所信任的人不是智谋和忠诚度都可靠的田丰沮授,而是信任能力很差,人品卑劣的郭图,此人是个嘴尖皮厚腹中空,内斗内行外斗白痴的家伙,精于揣摩上意,谙熟马屁之术的典型官僚。偏袁绍又是一个好大喜功,刚愎自用的主,他就好这口。而田丰这样的智谋之士,尽管能提出良策,但是在他听来都是带刺的,逆耳忠言让他很不爽,所以只有郭图最对他的胃口。就这样,袁绍为了耳根子的一时舒服,付出了惨痛的的代价!

  乌巢是袁绍的粮草大本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曹操的劣势就在于粮草补给跟不上,而袁绍的优势恰好是曹操的劣势,所以袁绍的谋士沮授认为跟曹操打消耗战我们也能耗得过曹操,尽管战线拉长至官渡。在官渡曹操补给线相对缩小了,而袁绍的补给线拉长了很多,但是袁军的补给毅然跟的上,而曹操的粮草已经支撑不住了。就当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一筹莫展之际,从袁营叛逃过来的许攸为曹操从乌巢这个地方找到了最终战胜袁绍的突破口,导致了袁绍官渡之战惨败。

  其实许攸投奔曹操,也是袁绍没有处理好内部矛盾的后遗症和自我毁灭症一起发作的结果。在袁曹相持与官渡难分胜负之际,许攸提出了一条可以消灭的曹操的妙计。许攸建议,趁两家相持于官渡,我们派一支骑兵奇袭许都,抄他老窝,让曹操首尾不得应。因为这是一条妙计,很利于袁绍的,而在整个官渡之战中袁绍自我毁灭症不停地发作,其症状表现就是凡是有利于自己致胜的计策他一概不听,当然也包括许攸的好计策。此时许攸的家人犯法,被留守邺城的审配下了大狱,许攸很愤怒,加上袁绍对他言不听计不从,深感自己的价值在袁绍这里无法实现,于是叛逃到袁绍的对头那里。

  眼看粮草不济,不足以应付这场战争了。曹操日坐愁城,进退不得,正是急需打破困境的时候,许攸的来投,对他来说是久旱逢甘霖,燃眉之急有望解决。他像溺水的人抓住救命的稻草,来不及穿鞋就去迎接许攸。有求于人的曹操,拉住许攸的手套近乎,叙旧情,完全放下架子。叙完交情,说正事。曹操未必多么重视友谊,如果真的念旧情,后来许攸不过不是很尊重他,自恃功高,老叫他的小名,也没有什么地方得罪他,更不对他构成实质性的威胁,仅仅是讨厌许攸。旧情不念也该念旧功吧!可见此时曹操对许攸礼贤下士是因为自己快困死了,说到底还是让许攸给他想办法,并非多么的喜欢许攸。

  许攸是袁绍的重要谋士,掌握着很多的核心机密,他带来的很多情报,对曹操的帮助是不用说了,而给袁绍造成的损害是不可估量的,甚至是袁绍官渡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其实袁绍失败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原因,那就自己团队人才的流失,不包括被他贬和囚禁的,还有早就看出袁绍是个无用之人的郭嘉。郭嘉跑到了曹操阵营里,让曹操更一进步地做到了知己知彼,而袁绍虽然跟曹操曾共事,两人可以说很熟,但是曹操太了解袁绍了,而袁绍却未必了解曹操,他对曹操更多的是看不起,想是跟二人的出身有关。因为看不起敌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对田丰沮授稳妥可行的建议一概不予采纳,而是一味采取攻势,恨不得一口吞掉敌人!

  曹操和他的谋士郭嘉可以说都是知袁派,对袁绍的为人和性格非常了解,但是毕竟具体内部的情况不可能都掌握。而许攸却是袁派,知袁派对袁绍不管了解多少,但也只能停留在宏观的层面上。而袁派就不同了,进入了袁氏集团核心决策层的谋士更要命,许攸这样的袁派对袁绍的了解完全是微观层面的。袁绍的软肋硬伤,具体细节,袁氏集团内部的运行操作无一不了如指掌。所以从许攸这里获得的军事情报才是曹操最后取胜的关键因素。曹操的困境在粮秣,许攸献计奇袭乌巢袁军粮草大本营,让袁军不战自乱。本来曹操可能因为粮尽兵士不战自乱,现在变成了袁绍的军队因为粮草被烧尽不战自乱。最可能因为粮草不战自乱的是曹军,却意外的渡过了难关,反而变成了袁军因为粮草问题陷入了混乱。曹操该倒的霉转嫁到了袁绍的头上,许攸这招“乾坤大挪移”很具有讽刺的意味!

  本来许攸这条奸计也未必得售,但是袁绍自我毁灭一发不可收拾,鬼迷心窍谁也不听就听马屁精郭图的。沮授就一再提醒乌巢的重要性,认为乌巢守将淳于琼性情暴躁,嗜酒如命,这么重要的岗位怎么能交个一个酒鬼呢?但是此时沮授已经靠边站了,郭图说了算,袁绍只听郭图的。曹操对这次奇袭乌巢加倍的重视,亲率骑兵。淳于琼果然疏于防备,被曹操打了个措手不及,大军粮草被焚烧殆尽,袁军大败亏输。被俘的军队牛马被曹军割去耳鼻放回袁营,以威慑敌胆,袁军军心果然开始动摇。但是袁绍的自我毁灭还没有完,当乌巢遭袭的急报传来之初,大将张郃就建议全力救援乌巢,乌巢若失,军心必乱。但是郭图提出所谓的围魏救赵,釜底抽薪计。说曹军偷袭我们的乌巢,我们也奇袭他们的大本营,曹军大本营遭袭曹操一定回援。张郃说曹操亲自带队袭击,肯定想到这招了,曹操是玩计谋的高手,我们跟他玩计谋根本不灵,当务之急是保住乌巢大营。但是郭图硬是分兵攻曹营,结果乌巢粮草被焚烧,攻击曹营的袁军被曹仁打的溃不成军。袁军大乱,郭图为了卸责,在袁绍跟前进谗言,诬陷张郃。张郃害怕,干脆与高览等投降了曹操。张郃投降,袁军更是大势已去,一溃千里,袁绍带着几百铁骑狼狈逃回邺城。

  袁军十万大军,伤亡和投降曹操的有七万之多,投降和被俘虏的袁军被曹操全部坑杀。坑杀降卒,不是曹操的发明,曹操的残暴在三国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是还没有打破历史纪录。坑杀降卒之冠当属战国时期秦将白起,这位素有“人屠”之称的将军一口气活埋了四十万投降的赵卒。项羽稍微差点,也活埋了十万秦降卒。这不单单是残暴,主要是降卒多于自己的军队,害怕降卒在战俘营暴动无法可制,于是多是诱其自个挖坑,挖的足够深的时候,出其不意土石齐下被活活的坑杀,所以说中国古代的军事史就是一部白骨垒成墙的历史!

  曹操俘获了袁绍的大量辎重粮草以及图书珍宝,袁绍军中坐冷板凳的沮授也成了俘虏。曹操爱惜沮授才干,劝其投降,沮授以其家属都在邺城为由拒绝降曹。曹操没有杀他,沮授趁夜黑盗马,企图北逃,被曹军拦截下来,这才被曹操杀了。为袁绍起草讨伐曹操檄文的陈琳也在被俘的行列。曹操欣赏陈琳的才华,对其在檄文中恶毒攻击自己的事情既往不咎,于是陈琳也投降了曹操,后来成为了曹操的文学侍从之臣中的一员!

  官渡之败,袁绍元气大伤,但是袁氏家族在河北的统治还是很牢固,四州之地还在袁绍控制的范围内,各县的叛乱很快就平定了下来。但是袁绍并没有在这场惨败中吸取任何教训,昏聩自大症没有稍微有所减轻,反而发作的更厉害。官渡之败袁绍没有检讨反思,而是迁怒于做出正确判断的田丰。就在军队北返的路上,士卒无不捶胸而哭说,如果田丰在,我们何至于败得如此之惨啊!袁绍很是羞愧了一阵子,也颇为后悔,觉得田丰确实比自己高明。但是他的另外一个谋士逢纪,一向嫉妒田丰,担心田丰得到重用,就向袁绍进谗言。他说田丰在大牢里,听说我军失败了,幸灾乐祸。袁绍的自我毁灭症稍微有点好转,被这句谗言一刺激立即又恶化了,对田丰更加痛恨了,决定杀了田丰。其实田丰也是很能了解袁绍,在官渡失败之后,有人向田丰道贺,说这场战争完全如您预料的那样,这回您一定能得到重用了。田丰说,袁将军外宽内忌,如果打胜了或许还能赦免我,以显的他宽宏大量。现在失败了,恼羞成怒,一定会杀我出气,我必死无疑!

  袁绍在官渡惨败回到邺城后不久,因为受了这场打击,气得呕血五斗而死。但是他留下的后遗症让袁氏家族在河北平原上彻底消失。袁绍处理继承人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与政治军事上所犯的错误是同样的严重。废长立幼自古就是取乱之道,宗法社会里长子继承父业,但是袁绍废除长子袁谭,立幼子袁尚,导致袁绍死后袁氏兄弟为了继承父业互相残杀。其实早在没有废长立幼的时候就不断的做废长立幼的动作,沮授田丰等谋士就劝袁绍,这样做容易引发内乱,袁绍并没有听。于是在袁绍死后,袁氏兄弟开始上演了同室操戈的人伦惨剧。

  曹操来攻,袁氏兄弟的内斗暂告一段落,一致对外,等到曹操停止进攻了,袁氏兄弟马上又开始窝里斗,后来曹操发现了这个秘密,干脆不攻,给袁氏兄弟足够的时间窝里斗,等到两败俱伤再去捡便宜。于是曹操虚张声势,做出一副南伐刘表的架势,以迷惑袁氏兄弟。

  袁氏兄弟果然开始更大规模的内斗,谋士也分成两派,一派帮老大,一派帮小主公。当年袁绍袁术兄弟就不和,也发生过类似的窝里斗,很受人鄙视。在官渡之战之初,袁强曹弱,袁绍自信可以拉拢天下豪杰,但是当他去拉拢曹操的敌人张绣,却被张绣谋士贾诩断然拒绝。贾诩说你们自己兄弟都不能相容,能容得下天下的豪杰吗?可见窝里斗也是袁家的传统。

  袁谭被袁尚打的大败,袁谭打不过兄弟不惜引狼入室,向曹操求救,曹操是求之不得,立刻发兵北上,袁绍兄弟窝里斗,互相削弱,曹操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就攻下了邺城,占领了冀州,进而攻取并州、幽州。后袁绍长子袁谭青州刺使被曹操所杀,袁绍外甥并州刺使高干降曹(后叛变,失败被杀),中子袁熙和幼子袁尚逃往辽东,被辽东太守公孙康谋杀,自此显赫一时的袁氏家族完全退出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