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小说 > 三国随想

1、三姓家奴

  吕布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形象是个有才无德,有勇无谋的一介武夫,被张飞骂为三姓家奴,这主要针对的是吕布不断的跳槽的行为。但是在三国的历史上,恐怕没有人比刘备换老板换的更勤的了,那么为什么吕布挨骂,刘备反而得到同情甚至赞扬呢?这恐怕不单是因为刘备和吕布最终的结果不同。是的,吕布最终失败了,很早就退出了三国的历史舞台。刘备最终成功了,成为鼎足而三的主要人物之一。同样的跳槽,得到的评价之所以截然相反,那是因为,在大家看来吕布那是属于反叛,而刘备非池中之物,不会久居人下,他不得已才寄人篱下。可以说,这样的评价确实有些势利眼,你失败了就被全盘否定,你成功了就会被无限拔高。那么,真是这样吗?实际也不完全是,因为公道自在人心,其实吕布遭到唾弃真正的原因,不在于他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而是吕布不断的挑战道义的下线,更挑战了上下关系的底线!

  在历史上,很多帝王精通厚黑之道,在乱世更是信仰丛林法则,对弱肉强食之类的食物链哲学津津乐道,以为这是成功的不二法宝。但是要知道,人之异于禽兽就在于人还是需要讲原则的,无视起码的道义。一味强调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虽然可以得逞一时,但是最后必然是遭到唾弃,为人所不齿,无处容身。所谓的厚黑学绝对是一把双刃剑,而且在伤人的同时自己受到的伤害也并不比被害人小!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玩弄的了这把双刃剑,厚黑之道并非无敌于天下,挥舞不当必然害人不成自己反受其害,一旦被归为兽类,那就毫无退路了。吕布最终被杀就是被归为兽类,而且是猛兽之王,老虎一定是要吃人的,因此要先下手,所谓人无打虎心,虎有伤人意!

  在中国古代不管是哪个王朝,都信仰儒家的思想,儒家特别强调忠义。忠孝节义是做人的基本的要求,跟厚黑之道当然是格格不入的了,虽然厚黑学是古代多数统治者的必须课,但是能成功应用此道的都是能把握住度,不是只要能下得了狠手就能成功,一味的迷信此道注定是要失败的。心狠手辣只能救急一时,如果将之当做不二法门肯定是不灵的。刘邦曹操刘备也用过此道,但是都用的很成功。而吕布却不会用,他只管下狠手,每次下完狠手得到的回报都是非常可观。但是代价就是他的形象严重受损,信誉一再破产,背上了反复无常的骂名,之后不管他投靠谁都会让人觉得留着此人是养虎遗患。

  吕布落入曹操手里后,曹操显然有爱惜之意,吕布似乎也觉得曹操会用其所长。但是刘备提醒了曹操,刘备说,丁原董卓的前车之鉴不远啊!曹操很快就醒悟,毫不犹豫处死吕布。这并非刘备一言送了吕布的性命,而是吕布有多次反叛上司的记录,是有前科的,可以说他是个有名的反叛专业户。因此所有人都觉得此人毫无信誉可言,而且两次反叛完全是出于利益,说明此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有才无德应该也可以从宽录取的,但是最终还是处死了吕布这样一员难得的将才,这是因为刘备在提醒中点中了吕布的死穴,就是说此人没有起码的做人的底线,整个就是一白眼狼。曹操虽然唯才是举,但是曹操毕竟是个受过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思想潜移默化对大众多少都产生了影响。曹操也是读儒书长大的,儒家思想对他有天然的影响,更何况在忠孝节义四字诀中,吕布在忠字诀上栽了跟头。所以且不说曹操会不会容一个连最低的道德底线都不能坚守的人在自己的身边,关键是在忠孝节义四字里,必须要忠字当头,吕布恰好不是忠字当头,而显然是不把忠字当回事。

  曹操所谓的唯才是举,才固然是他特别的重视的,但是德也不会忽视。当然,这里的所谓的“德”多半指的是忠,尤其是要忠字当头,对自己忠诚,至于个人品德或许可以忽略不计,吃喝嫖赌抽之类的生活作风问题,甚至对父母不孝对长辈不敬也会一概不问。但是不忠,为了个人的利益随时都会背叛自己的长官那肯定是不行的,不管条件放得多么宽,说到底是要你的才能为我所用,所以忠孝节义四字里,后面的三个字可以省略,忠字那是说什么也不能少的。

  古代的统治集团控制人民的思想靠的就是玩弄文字游戏,而儒家思想成为了他们炒作的对象,尤其儒家的祖师爷孔丘被奉为圣人。在利用儒家思想方面,统治者采取的也是适用主义。对于有利于维护王权的孔子语录他们就会特别强调,而孟轲提出民本思想的言论他们就不会特别重视,甚至避而不谈,更不会去践行孟子的思想!他们只会大肆宣扬孔子的那些有利于统治的君君臣臣的语录。自然,不利于他们滥权揽权的话也是避而不谈,甚至跟孔子的言论背道而驰。而吕布一再反叛,已经挑战了上下级关系的下线。中国自古就有长官意志高于一切的传统,吕布总是杀自己的长官,不仅挑战了道德的下线也挑战了上下关系的底线,要知道背叛在上司那里是个犯忌讳的词,所以刘备稍微提醒,就触到了曹操的那根敏感神经。

  其实,后来看吕布,吕布也不是那样一个有才无德的极品人渣,甚至表现的比刘备还有人情味,很顾念妻子儿女,不像刘备那样有多次扔掉老婆孩子不管的记录。吕布应该也有一定的个人魅力,所谓的“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连张辽这样的名将都愿意追随他。那么,吕布的下场为什么很惨,很早就退出了三国的历史舞台呢?这应该跟吕布一再跟错人有关,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个选项是互相的,不是单方面的,不光君选择自己的臣子,臣子也选择明主!而吕布后来的下场正是他短视和急功近利的后果。投靠到丁原账下,发现自己的才能得不到施展,闷闷不乐。而董卓不过是一时得势,但是一开始就出现了败亡的迹象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董卓不过是土匪,败亡是迟早的事情,很多人都逃出了董卓控制的洛阳,唯恐跟着董卓陪葬。偏偏急于想跳槽的吕布,不惜杀丁原卖身投靠,总以为自己卖了个好价钱,没想到董卓根本就是只狼。

  随着董卓地位的不断巩固,他的身价也开始贬值。且董卓脾气暴躁,极难伺候,动辄杀人,稍有不高兴就动刀动枪的。加上吕布又私通吕布的小妾,一旦奸情败露,以董卓这样的阎王脾气他能有什么好果子吃?所以董卓吕布这对毫无血缘关系的所谓父子迟早要反目成仇,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因为他们的合作,完全是互相利用的关系,两人都是利己主义者,一个是极端利己主义者,一个是更是极端中的极端,嗜血成性,贪婪狠毒,两只狼不可能共享一块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