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小说 > 三国随想

第三章:吕布

  在漫长的帝王专制时代,乱世与治世循环往复。其实所谓的治世不过是假象,乱世才是真相,治世多半是御用文人吹出来的肥皂泡。其实御用文人所吹捧的天下大治,不过是大人物们的窝里斗不是那么的厉害,内部分赃相对均匀,掌握支配权的头目相对强势,还没有人敢跳出来挑战其权威罢了!没有上层激烈的窝里斗,社会就不会出现大的动荡,百姓自然也不会遭鱼池之殃。

  虽然统治集团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窝里斗上,但是在窝里斗如果还没有到图穷匕首见的时候,小部分的精力还是会用在国计民生上。当然,所谓的国计民生不过是防民之术的别名罢了,没有统治集团及其附体于其上的各级官僚集团的干涉和瞎指挥,各行各业反倒能蓬勃发展。而所谓的天下大治不过是上层窝里斗趋于缓和,上层的互相撕咬只要不是你死我活,乃至于不惜发动内战,底层就不用为高层窝里斗不断升级带来的种种祸患买单了。但是那所无所不在的盘剥并没有因为治世而稍有减少,人民不过是暂时坐稳了奴隶,而乱世自然是想做奴隶而不可得!

  任何一个王朝,凡是能度过王朝的瓶颈期,它就能延续下去。但任何一个王朝都是有寿命的,每到王朝的末期必然会出现动荡,不管以何种方式出现,动荡动乱总是在所难免。正如一个人年纪足够老的时候,一定是要死的,不管是何种死法,该来的还是会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没有长生不老的人,正如没有永远的权贵,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外戚与宦官这两派斗的同归于尽之后,后汉政权成为了各地军阀哄抢的肥肉,老百姓又回到了想做奴隶也成为了奢望的时代!各地军阀和官僚集团想做奴隶主的野心纷纷被激活,你抢我夺,都想发一笔国难财。董卓第一个捡了便宜,几乎与董卓同时在这场大乱中露面的丁原却一无所获,他的部下吕布自然也难有出头之日。在并州军阀丁原账下一直不得意的吕布,恐怕早有了跳槽的心。吕布在丁原的账下,丁原不能用其所长,使得吕布深感英雄没有用武之地。本来吕布是以武力见长,在丁原账下却充当主薄之职,这显然是个文职,与其所长不对口。所以只要有机会,以吕布极端利己的为人是毫不犹豫的背叛他的上司。吕布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也有过一段叱咤风云的岁月,甚至比他的两任上司董卓和丁原都活跃,足见此人也不是个省油灯盏。

  董卓在控制了后汉的洛阳朝廷之初,他担心军力不足以威慑其他诸侯及洛阳的官宦集团,到嘴的肉随时都会被人夺去,全靠使诈蒙哄过关,直到收编了何进兄弟的部曲军力才得到补充。而吕布及其并州军的来投,使得凉州军阀的兵力大大增加,这是他敢在洛阳城里肆无忌惮的资本,从此吕布登上了三国的历史舞台。在这里吕布扮演了一个助纣为虐的反面角色,当然,吕布在三国的历史上,本来就算不上正面人物。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历史上的政治人物很难判定所谓的好人坏人,很难说哪个是正面人物哪个是反面人物,只有成功人物和失败人物。就人物的好坏来说,没有谁比谁好,只有谁比谁更坏。不过毕竟还是有个基本的道德标准,尤其在是大是大非问题上。有些时候形势比人强,成功不一定是属于顺势而为的人物,但是逆潮流而动的人物一定是失败者,倒行逆施的董卓注定要失败,助纣为虐的吕布也注定不会成功!

  吕布在三国历史上的评价多是负面的,这当然跟他反复无常的为人有关。为了投靠到董卓的阵营里有一席之地,他不惜杀丁原向董卓表忠心,可以说他是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在道德上是无可恭维的。后投靠到董卓账下又杀了董卓,成为反复难养的小人,在道德上输的一塌糊涂,这也是很多人谴责吕布的原因。其实这些不一定是吕布失败的主要原因,“反复难养”四字评语也有人用来评价刘备。曹操也有残忍嗜杀的一面,但是曹操刘备都是三国历史舞台上唱主角的人物,而吕布只能扮演一个武打小生的配角,这恐怕跟吕布的短视有很大的关系。吕布看到只是眼前利益,董卓得逞一时就以为董卓可以成功,所有的人都不看好董卓,逃出其魔掌唯恐不能,只有吕布积极投靠。

  实际上,吕布和董卓最终反目甚至杀死董卓也是在预料之中的,因为董卓积极拉拢吕布是初到洛阳的时候,本来是想在外戚宦官窝里互斗的过程中捞一把,没想到后来的收获比他期望的多得多!这是董卓在野心的驱使下冒的一次险,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竟然用三千人马忽悠成功。但是董卓进入洛阳毕竟还是势单力薄,等得到吕布这样的一个强助,他的势力就大增,也就是说,董卓吕布的联盟一开始就是很脆弱的!

  在洛阳,是董卓和吕布的蜜月期,二人情同父子,董卓给吕布加官进爵,吕布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随着董卓权力的不断巩固,尤其西迁长安后,吕布在西凉将领中难免会受到排挤,并州跟凉州军很难相处。而董卓不过是个土皇帝,却有着其他帝王都有的脾气,刻薄寡恩,残暴嗜杀,卸磨杀驴。吕布虽然在西凉军阀集团里地位很高,但是却与董卓的私人保镖无异,且董卓脾气暴躁,极难伺候。伺候这样的人有伴君如伴虎的压力,何况吕布也不是什么善类,两只嗜血的猛虎在一起迟早会咬死对方的,所以才会出现后来吕布与士大夫联合除掉董卓的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