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好莱坞往事》:其实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早在这部片子上映之前,我其实就对这部片子极度期待了。无他,因为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和布拉德·皮特(Brad Pitt),我在某豆上的想看电影列表里,这部电影整整躺了四年,当时我只写了一句话——年度最期待电影,集合了我最爱的三个男人们的一部电影,怎可以错过。

《好莱坞往事》:其实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这阵子又开始上某豆,发现这部片子居然在想看片单里那么久了,而这三四年过去,我似乎对这部片子的想看程度依旧丝毫未减,对于这种相对比较容易实现的愿望,就不必要让自己一直不满足吧,所以我把这部片子找了来。

  从《落水狗》到《低俗小说》,从《杀死比尔》到《罪恶之城》,从《刑房》到《无耻混蛋》,昆汀,似乎从来都没有让我失望过。我就一直在想,昆汀加上皮特,加上小李子,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来呢。

  我最爱的导演,我最爱的演员,当这两者放到了一起,对我来说,其实就是一场狂欢,不管它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不管它讲得如何。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在看一部电影之前,我一般不会去看电影相关的评论,资料,因为我总觉得,如果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在先的话,可能会影响到我自己观影时的独立性与自我的主观性。所以,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这部电影的所有印象是——三个老男人,讲一个老时代里的旧故事。

  全篇的述事其实很慢,极轻缓,讲的是以前的好莱坞里的小明星里克·道尔顿(小李子饰)与他的动作替身搭档克里夫·布斯(皮特饰)在好莱坞胡混的故事,电影一路往下看,然后情节却一直那样轻轻缓缓地往前推,一度让我怀疑,这到底是不是我所挚爱的那个昆汀的作品呢。

  可能是我对昆汀的印象还停留在当年《杀死比尔》时那种从头到尾一路杀过去的那种风格里,所以会有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但是回头一想,如果他讲的这个故事是有现实蓝本的,好莱坞纵然纸醉金迷,但是也不太可能一路杀过去,所以也就释怀了。

  昆汀之所以是昆汀,是他每每总能让我惊喜,并且这种惊喜总能很准地打到我的审美喜好上面去。电影至皮特孤身探施潘旧片场的那一段开始,我所熟悉的那个昆汀,才终于渐渐回来了。毕竟,昆汀是以类型片而深打动我的导演,而当他回到了他所熟悉的那种镜头快感中去,这样的镜头可能更能打动我,因为那也是我喜欢昆汀的重要的一个原因——可能,昆汀如果转型也许依旧还是能让我喜欢,但是这种熟悉的味道,依旧每每让我感动。

  昆汀有他的好莱坞,而我有我的好莱坞。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便是我的好莱坞。

  看完片子,当皮特带着他的大狗反杀了那群嬉皮士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昆汀是不是其实就没有变过,他依旧是他,依旧是那个我曾经那般挚爱的风格化的导演。

  我了解了关于影片背后的故事,整一个事件,是从曼森杀人案为背景创作的,于是我又了解了一下曼森杀人案的整个始末,在了解这个案件始末之前,可能我还觉得皮特的反杀仅仅只是为了昆汀而昆汀的,但是相对比那个案件之后,我突然觉得,那场反杀,皮特的凶狠,小李的惊惶,以及大狗的勇悍,可能是现代好莱坞对于那个案件最无力的反暴以及报复式的虐杀了。

  曼森杀人案里的所有受害人,均被残忍地杀害了,四人五命,包括一个八个月孕期尚未出生的孩子,被嬉皮士们折磨凌辱狂砍一百多刀最后全部死亡……朋友写了一篇普及此片背景的文章说,曼森是“行走在人间的恶魔”,很贴切,我甚至觉得如果昆汀去拍一部曼森传记可能一点都不违和,但是在这曼森案50周年的2019,昆汀用他的电影把整个曼森案的结局彻底地改写了,在我看来,这场《好莱坞往事》可能都不算是往事,是好莱坞式的追忆,以及对于美好的些许渴望与期许。

  已经过去的过去,没人有能够更改;所以曼森案里的所有人,没有人能够去挽救他们。但是好莱坞的可爱之处在于,它总在创造一些不可能,而它所创造的这些不可能,多少还能怀揣着美好的良善,这便是这部电影最可贵的地方。

  假如,其实没有假如。但是我无法抹杀掉这样的一个想法,假如当年,事情的走向真如电影里所描绘的那样,可能后期那些没有被杀掉的人们可能会出各种状况甚至各种丑闻,但是在那个当下,其实我是真心希望他们是能够如电影这般被拯救的——因为,没有人应该如那般死去,同是身而为人,在那个当下,如果昆汀把历史事件做一个真实的还原,这部电影会打个很大的折扣。



作品集好莱坞往事影评
相关文章: